意义和作用
出处:按学科分类—工业技术 企业管理出版社《工程师手册》第575页(2262字)
1.工程师的质量意识
社会主义企业的根本任务,就是为了生产满足社会和人民需要的优质产品,而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也必然不断提高。工厂手工业、机器大工业生产,以至现代化的工业生产,对产品质量都提出不同水平的要求。生产力越是发展,对产品的精密度、经济性、可靠性等质量特性的要求也越高,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要求。工程师不仅是产品质量的设计者,也是产品质量生产的组织者,为此,工程师必须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不断提高质量意识。具体地说,作为一个工程师应树立以下观念。
(1)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的观念
产品质量是企业各项工作的综合反映,是企业技术经济水平和管理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企业技术水平的高低,管理工作的好坏,以及职工积极性的大小,都能从产品质量的优劣中体现出来。同时,产品质量的优劣又会影响企业的各项工作。废次品多,势必造成原材料、燃料和工时的大量浪费,影响成本和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差,将会引起产品的滞销,造成资金的积压,甚至企业的倒闭。因此产品质量问题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是企业的生命。一个企业的管理工作千头万绪,但只有一个中心,这就是提高产品质量。狠抓产品质量的提高,必然会带动企业的全面工作,提高整个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2)质量就是效益的观念
工业产品质量的提高,废品率减少,这意味着用同样数量的燃料、动力、原材料和人力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另一方面,还表现为产品性能好、表面质量好、花色品种多、坚固耐用、效率高。这样的产品不仅本身增加了使用价值,而且还降低了消耗,提高了生产效率,在其使用中能带来更大的效果。特别是在以后的生产中,还会有助于生产第二代、第三代的优质产品,形成一个提高质量水平的良性循环。反之,则会产生恶性循环。因此,产品质量的提高不仅给本企业、本部门带来节约,同时,也给其他企业,部门带来节约,以及整个社会带来节约。
(3)全面质量的观念
所谓全面质量,就是产品、过程或服务满足规定要求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从该定义可以看出,质量不仅指产品的质量,也包括过程质量、服务质量。过程是指若干个程序或环节。
2.质量管理的作用
所谓质量管理,就是对达到或实现质量的所有职能和活动的管理,也就是企业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或工程质量所进行的调查、计划、组织、协调、控制、检查、处理及信息反馈等各项活动的总称。对企业来说,它主要包括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两个方面。
质量保证,就是为使人们确信某产品、过程或服务的质量所必需的全部有计划有系统的活动。质量保证是企业对外部而不是对内部使用的,目的在于确保用户和消费者对质量的信任。换句话说,质量保证就是企业对用户在产品质量方面所提供的担保,是保证用户购买的产品在寿命周期内质量可靠,使用正常。
质量控制,就是为保持某产品、过程或服务的质量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有关活动。从该定义可知,质量控制是指企业为了保证质量而采取的各种技术和其他措施,其目的在于为用户和消费者提供满意的产品。质量控制这一概念是企业内部使用的。
质量管理的基本任务是:确定合理的质量目标;制订全面的质量计划;建立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
一个企业各方面工作的优劣,最终必然要反映到产品的质量上来。工业产品的设计是否良好和经济,工艺方法是否合理,设备完好程度如何,工人是否有相应的技术水平,规章制度是否健全,以及原材料是否适合技术要求等,都会影响到产品质量。要保证并提高产品质量,必须从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环节的工作质量抓起,加强质量管理工作。
在现代工业企业中,质量管理是整个企业的管理工作的重要一环。现代企业的科学管理内容很多,如计划管理、劳动管理、财务管理、技术管理、原材料、动力、设备等的管理以及质量管理等。这些科学管理的内容,在我国表现在一些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上,即产量、品种、质量、消耗、劳动生产率、成本、利润和流动资金管理等等。在企业的科学管理工作中,质量管理既处于主导地位,又起着重要的作用。质量管理不仅仅是就质量抓质量,而必须找到影响产品质量的根源。然后,采取根本性措施,才能使质量大大的提高。这就是质量管理的实质所在。事实上,质量管理涉及到整个企业的管理。
从我国目前的八项技术经济指标来看,质量指标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显然,如果质量指标达不到要求,其他七项指标也都会落空。质量管理与成本核算和产量指标(包括销售量、库存量等)的关系尤为密切。如果产品质量不好,即使价格便宜,用户也不会购买,势必造成物资积压,资金积压。相反,尽管产品质量好,由于成本高,价格过高,用户也不愿意购买,结果也会造成积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