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风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国家药典中药实用手册》第9页(1671字)
【药物出处】:《神农本草经》
【概述】本品又名铜芸、回云、屏风、风肉。为伞形科植物防风Saposhnikovia divaricata(Turcz.)Schischk.的根。主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以黑龙江产量最大,此外,内蒙古、山西、河北等地区均产。春、秋二季挖根,除去残茎、须根及泥沙,晒至八、九成干时,按粗、细、长、短不同扎成小把,再晒干或炕干。
【药性】味辛、甘,性温。归膀胱、肺、脾经。
【功效】祛风发表,胜湿止痛,止痉。
【应用】
1.用于外感风寒表证,症见头痛身疼,寒热无汗,常与荆芥、苏叶等同用。若风寒夹湿,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常与羌活、川芎、藁本等同用,方如羌活胜湿汤。本品也可用于外感风热,头痛目赤,则须配薄荷、牛蒡子等同用。
2.用于风疹瘙痒,无论属风寒、风热、湿热或血虚生风者均可使用。如风疹属风寒者,多配麻黄、白芷、苍耳子等同用;属风热者,常配薄荷、蝉蜕、僵蚕等同用;属湿热者,配土茯苓、白鲜皮、赤小豆等同用;若为血虚风燥者,常与当归、地黄等同用;若兼里实热结者,常配伍大黄、芒硝、黄芩等同用,方如防风通圣散。
3.用于风寒湿痹,肌肉关节疼痛。若痹痛以风邪偏胜,遍身骨节游走疼痛,常配羌活、秦艽、桂枝、苍术等同用;若痹证寒邪偏胜,疼痛剧烈,可配川乌、草乌、附子同用;若属热痹,关节肿痛而热,可配地龙、漏芦等同用。
4.用于破伤风,角弓反张,牙关紧闭,抽搐痉挛,常与天南星、白附子、天麻等配伍同用,方如玉真散。
5.用于肝气乘脾,肝脾不和所致腹痛泄泻,泻后痛减,每与白术、白芍等同用,方如痛泻要方。本品与黄芪、枳壳同用,还可治疗脾虚气陷之久痢脱肛,方如三奇散。
此外,炒炭用还可止血,用于肠风便血及崩漏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4.5~9g;或入丸、散。发表多生用,治出血宜炒炭用,治泄泻可煨用。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阴虚火旺、血虚发痉及无风寒湿邪者不宜服用。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 防风含挥发油,能鉴定的成分共20种,含量较高的有辛醛、β-甜没药烯、壬醛、7 辛烯 4-醇、己醛、花侧柏烯和β-桉叶醇,还含香豆精类、补骨脂素、香柑内酯、欧芹属素乙、珊瑚菜素等,以及色原酮类、聚炔类、多糖类物质、β-谷甾醇、胡萝卜苷、甘露醇、蔗糖等。
2.药理作用 防风煎剂与浸剂有明显的解热与降温作用,煎剂的作用优于醇浸剂;水煎液有镇静、镇痛和抗惊厥作用;水煎剂可显着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的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对2,4-二硝基氯苯所致小鼠迟发性超敏反应(细胞免疫)有明显抑制作用;防风酸性多糖A或C小鼠腹腔注射对碳粒清除试验有加快清除作用;防风正丁醇萃取物有明显的抗凝作用。水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及产黄青霉菌、杂色曲霉菌等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3.临床报道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取全蜈蚣2条,研细末,用防风30g,煎水送服蜈蚣粉,每日1剂,晚饭后服,病程长者加当归、川芎,儿童用量酌减。共治疗26例,结果痊愈16例,显效6例,好转3例,无效1例。[山东中医杂志,1986,(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