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国家药典中药实用手册》第50页(1346字)

【药物出处】:《神农本草经》

【概述】本品又名蚔母、地参、水须、淮知母。为百合科植物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ge.的根茎。主产于河北、山西、陕西、内蒙古,甘肃、河南、山东、辽宁、黑江亦产。春、秋两季采挖,除去枯叶和须根,抖掉泥土,晒干或烘干,称“毛知母”,趁鲜剥去外皮,晒干为“知母肉”。

【药性】味苦,性寒。归肺、胃、肾经。

【功效】清热泻火,滋阴润燥,止渴除烦。

【应用】

1.用于外感热病,邪在气分,高热汗出,烦渴引饮,脉洪大有力,常与生石膏、甘草等同用,方如白汤。

2.用于肺热咳嗽,咯痰黄稠,身热口干,咽喉疼痛,常与川贝母、桑白皮、黄芩、山栀等同用,方如二母宁嗽汤。若肺热阴伤,燥咳无痰,咽干喘逆,配石膏、桔梗、甘草等同用。

3.用于阴虚火旺,骨蒸潮热,遗精,盗汗,配黄柏、生地黄等同用,方如知柏八味丸。若肾中真阴耗竭,则须加熟地、龟版、脂等,方如大补阴丸;若肾虚膀胱有火,小便闭塞不通,则须配黄柏、肉桂同用,方如通关丸。

4.用于内热消渴。如肺胃燥热,津伤口渴,常与山药、葛根、黄芪、天花粉等配用,方如玉液汤;若胃热中消者,则配石膏、黄连、麦冬;若属肾虚下消者,配地黄,山药等;若气阴两虚之消渴,须配黄芪、山药、天花粉等同用。

5.用于热病伤津,肠燥便秘,可配黄柏、玄参、生地等同用。

此外,本品还可用于阴血不足之虚烦不眠,多与酸枣仁等同用;用于妊娠子烦,胎动气不安,可与人参配伍,或以枣为丸服。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或入丸、散。清热泻火,滋阴润燥宜生用;入肾降火滋阴宜盐水炒。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大便溏泻者禁服。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 含多种知母皂苷、知母多糖,还含还原糖、黏液质、胆碱、烟酸、泛酸、鞣酸、芒果苷等。

2.药理作用 知母煎剂在体外对痢疾杆菌、伤寒和副伤寒杆菌、大肠杆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及致病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水浸剂和知母聚糖有降血糖作用;知母浸膏对发热家有解热作用;对肾上腺皮质激素在体内的代谢有延缓作用;知母总皂苷对ADP、5 HT和AA诱导的兔和人血小板聚集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3.临床报道 毛囊炎:用知母、夏枯草煎水冷湿敷患处,治疗头皮毛囊周围炎19例,全部有效。[临床皮肤科杂志,1985,(5):275]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