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荟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国家药典中药实用手册》第177页(1698字)
【药物出处】:《本草蒙筌》
【概述】本品又名卢会、讷会、奴会。为百合科植物库拉索芦荟Aloevera L、好望角芦荟Aloe ferox Miller或其他同属近缘植物叶的汁液经浓缩的干燥品。前者主产于南美洲的西印度群岛,后者主产于非洲南部。库索拉芦荟习称“老芦荟”,好望角芦荟习称“新芦荟”。将采收的鲜叶片切口向下直放于盛器中,取其流出的液汁使之干燥即成;也可将叶片洗净,横切成片,加入与叶同等量的水,煎煮2~3小时,过滤,将过滤液倒入模型内烘干或曝晒干,即得芦荟膏。
【药性】味苦,性寒。归肝、胃、大肠经。
【功效】清肝热,通便,杀虫。
【应用】
1.用于热结便秘,目赤肿痛,烦躁失眠,惊风。治热结便秘,兼有心肝火旺,烦躁不眠者,可配朱砂制丸内服,名为更衣丸。
2.用于惊痫抽搐。若肝胆火盛而见便秘溲赤,眩晕,胁痛,惊痫抽搐者,常与龙胆草、黄连、栀子、青黛等同用,方如当归龙荟丸;若小儿肝热惊风,可配天竺黄、胆南星、贝母等同用。
3.用于小儿疳积,可与使君子等分为末,米饮调服;若脾虚生疳者,可配伍人参、白术等同用。
4.用于闭经,常配熟地、当归、川芎、茜草、红花等同用。
5.用于疮瘘,顽癣,多作外用。如治痔瘘胀痛,血水淋漓,将芦荟用白酒磨化,和冰片少许调搽;治颈项顽癣,可配炙甘草研末外敷。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或研末装入胶囊服,0.6~1.5g;不入汤剂。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捣汁调敷。
【使用注意】脾胃虚弱者慎用,孕妇禁服。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 芦荟叶的新鲜汁液含有:芦荟大黄素苷、异芦荟大黄素苷等蒽类化合物,天门冬氨酸、L-色氨酸等多种氨基酸,苹果酸、柠檬酸等有机酸,钠、钾、钙、镁等无机元素,D-葡萄糖、D-甘乳糖等糖类,并含微量挥发油。
2.药理作用 芦荟所含芦荟大黄素等多种蒽醌衍生物,不仅能引起大肠内水分的增加,而且可促进肠黏膜分泌肠黏液,是芦荟致泻的重要有效成分;芦荟大黄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209P、大肠杆菌、福氏痢疾杆菌及临床分离的11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芦荟水浸液对腹股沟表皮癣菌、红色表皮癣菌及星形奴卡菌有抑菌作用;芦荟提取物能促进淋巴细胞的转化,抑制人体血清补体成分反应,促进特异性抗体的产生,减轻氧自由基对中性多核白细胞的损害;可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的生成,并延长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能清除活性氧,抑制脂质过氧化物的产生,诱生抗氧化蛋白,防止脱氧核糖核酸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受到损伤,从而发挥对皮肤的保护作用。
3.临床报道 ① 痤疮:普通膏剂化妆品加入芦荟天然叶汁(浓度为5% ~7%)外用,观察140例,除4例皮疹无变化外,其余患者痤疮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辽宁中医杂志,1987,(9):27]② 银屑病:将芦荟制成 10% 的注射液,每日肌注 1-次(3ml)。观察30例,结果治愈3例,显效7例,进步13例,无效7例。[临床皮肤科杂志,1983,(4):218]③ 慢性乙型肝炎:用芦荟提取物注射液(每1ml含生药0.1g),每日肌注4ml,连续用药2个月。治疗Hbs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8例,总有效率达86.8% ,其中 7例 HbsAg转阴。[中国中药杂志,1989,14(12):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