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小豆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国家药典中药实用手册》第263页(1503字)

【药物出处】:《神农本草经》

【概述】本品又名小豆、红豆、红小豆、杜赤豆。为豆种植物赤小豆Phaseolus calcaratus Roxb.或赤豆Phaseo lusangularis Willd.的成熟种子。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主产于浙江、江西、湖南、广东、广西等地。秋季果实成熟而未开裂时拔取全株,晒干,打下种子,去净杂质,再晒干。

【药性】味甘、酸,性平。归脾、心、小肠经。

【功效】利水消肿,清利湿热,解毒排脓。

【应用】

1.用于水肿,脚气浮肿,可单用煎服,食豆饮汁,或与茯苓、苓、泽泻等配用。若遍身水肿,气急不得坐卧,配桑皮、紫苏等同用;若猝然大腹水肿,可配白茅根同用。现治疗营养不良性水肿、慢性肾炎、肝硬化腹水,用本品与鲤、乌鱼同煮食。

2.用于湿热黄疸,淋证。若伤寒瘀热,发黄初起,黄疸尚轻,兼有寒热者,常与麻黄、连翘、赤小豆等同用,方如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若湿热较重,每与茵陈、山栀、大黄等配伍。若治疗热淋、血淋,可与木通、白茅根、瞿麦等同用。

3.用于热毒疮痈,丹毒,痄腮。如乳痈未溃或痄腮,可以本品研末,用蛋清、蜂蜜或米醋调敷;治丹毒、烂疮,用本品煎汤外洗。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30g;或入丸、散剂,亦可煮粥、饭食。外用:适量,生研调敷或煎汤外洗。

【使用注意】阴虚津伤者慎用。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 赤小豆含蛋白质(为球蛋白)、脂肪、碳水化合物、糖纤维、灰分、钙、磷、铁、硫胺素、核黄素、烟酸等。此外,尚含多糖、三萜皂苷等。

2.药理作用 从赤小豆中分得一种胰蛋白酶抑制剂,对胰蛋白酶有较强的不可逆竞争性抑制作用;在体外对人体精子有显着的抑制作用,并能显着抑制人精子的顶体酶。

3.临床报道 ① 流行性腮腺炎:用赤小豆100g,鸭蛋清适量,先将赤小豆碾粉过筛,鸭蛋清适量与赤小豆粉调成糊状,涂纱布上敷患处,5小时换药1次,共治45例,均获痊愈。其中24小时肿消热退而显效者19例,48小时显效者26例。[湖北中医杂志,1989,(1):48]② 顽固性呃逆:用赤小豆20粒,猪苦胆1个,将赤小豆装入猪苦胆中,挂房檐下阴干后共研细末,每日2g,分2次用开水冲服。治疗26例,2天内治愈者22例,4天内治愈者4例。[山东医药,1980,(9):56]③ 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赤小豆50g,带衣花生仁30g,冰糖20g,加水适量,隔水炖至豆熟烂,吃渣喝汤,每日1次,30次为1个疗程,可连服2~3个疗程。共治疗50例,痊愈16例,有效3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 。[江西中医药,1993,24(6):43]④ 小儿硬膜下积液:赤小豆磨成细面,将患儿头发剃光洗净,用赤小豆粉加温水调成糊状,敷在患儿前囟门及其周围,厚度1cm,上盖纱布,待结块后取下,每日1次。共治疗12例,全部治愈。[山东中医杂志,1992,11(3):55]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