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国家药典中药实用手册》第262页(1489字)

【药物出处】:《神农本草经》

【概述】本品又名水泻、芒芋、泽芝、禹孙。为泽泻科植物泽泻Alisma orientalis(Sam.)Juzep.的块茎。主产于福建、四川、江西,广东、湖北、湖南等地亦产。冬季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茎叶、须根,削去粗皮,洗净,晒干。

【药性】味甘、淡,性寒。归肾、膀胱经。

【功效】利水渗湿,泄热祛痰。

【应用】

1.用于水肿胀满,小便不利,热淋涩痛,带下过多,泄泻,以湿热蕴结所致者更为适宜。若治水肿胀满,小便不利,常与茯苓、苓、白术等同用;若湿热蕴结下焦,小便淋沥涩痛,多与车前子、滑石、瞿麦等同用;治湿热带下,绵绵不止,可与白术、生苡仁等配伍;治大便溏泻,常用本品配白术、车前子等同用,取其“利小便而实大便”之义。

2.用于痰饮停聚,清阳不升所致的头晕,耳鸣,眩晕,常与白术配伍同用,方如泽泻汤。现常用于治疗内耳眩晕症及中耳积液。

3.用于肾阴不足,相火偏旺之遗精腰痛,常与熟地黄、丹皮、山茱萸等同用,方如六味地黄汤、知柏地黄汤。

现本品常用于治疗高脂血症、高血压病及糖尿病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或入丸、散。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 含泽泻醇A、B、C和它们的乙酸酯,表泽泻醇A,环氧泽泻烯等,还含大量钾盐以及挥发油、生物碱、天门冬素和树脂等。

2.药理作用 泽泻煎剂和浸膏有利尿作用,可使尿量及尿中钠、氯、钾和尿素的排泄量增加;泽泻乙醇提取物有显着降血糖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并能改善肝脏的脂肪代谢而有抗脂肪肝作用,同时有减肥作用;醇提取物水溶部分能显着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流量;煎剂有免疫抑制和抗炎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

3.临床报道 ① 高脂血症:用泽泻浸膏片(每片相当于生药3g)口服,每次3片,每日3次;或泽泻15g,白术6g,水煎服,每日1剂,分 2次服。治疗 30例,结果胆固醇高者 21-例,有效率85.7% ;甘油三酯高者26例,有效率80.8% 。[中医药研究,1988,(4):28]② 内耳眩晕症:用泽泻、白术各60g,水煎服,每日1剂。共治92例,临床治愈51例,显效33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1.3% 。[陕西中医,1989,10(12):534]③ 糖尿病:用泽泻、葛根、刺五加各等量,制成片剂(每片重 0.307 g,约含生药1.11g),每日3次,每次5~7片,于饭前1小时服,30天为1个疗程。观察24例,结果:显效9例,有效9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75% 。[中医杂志,1983,(9):25]④ 化脓性中耳炎:用泽泻、白术各30g,柴胡15g,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小儿酌减量。共治疗小儿化脓性中耳炎35例,结果痊愈29例,好转6例,总有效率为100% 。[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88,(1):19]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