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菖蒲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国家药典中药实用手册》第561页(1836字)

【药物出处】:《神农本草经》

【概述】本品又名菖蒲、水剑草、剑叶菖蒲、山菖蒲。为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Acorus tatarinowii Schott的根茎。主产于四川、浙江、江苏等地。秋、冬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

【药性】味辛、苦,性温。归心、肝、脾经。

【功效】开窍醒神,化湿和胃。

【应用】

1.用于痰蒙清窍,神昏癫狂。如湿温病湿热酿痰,蒙闭清窍,症见身热,神昏谵语,则配郁金、川贝、连翘等同用;如中风痰蒙心窍,神志昏迷,常与半夏、天南星、橘红等同用,方如涤痰汤;如痰热蒙闭,高热神昏,与郁金、半夏、竹沥等配用,方如菖蒲郁金汤;治痰热癫痫,神昏抽搐,可配枳实、竹茹、黄连等同用,方如清心温胆汤;若癫狂痰热盛者,可与远志、朱砂、生铁落同用,方如生铁落饮。

2.用于头晕,失眠,健忘,耳鸣。如痰浊蒙闭,清窍不利,头昏嗜睡,多梦健忘,可配茯苓、远志、骨等同用;如心脾气虚之健忘症,可配人参、茯苓等同用,方如不忘散;治劳心过度,心神失养之失眠多梦,心悸怔忡,常与人参、白术、龙眼肉、酸枣仁、茯神等同用,方如安神定志丸;如心肾两虚,耳鸣耳聋,可配菟丝子、女贞子、旱莲草等同用,方如安神补心丸。

3.用于湿阻中焦,脘腹胀痛,噤口痢。治湿阻中焦,运化失常所致的胸脘胀闷,不思饮食,脘腹疼痛,肠鸣等,可与藿香、半夏、陈皮、厚朴等同用;若湿从热化而见身热吐利,胸脘痞满,舌苔黄腻,则配黄连、茯苓、石莲子同用,方如连朴饮。治湿热毒盛,水谷不纳,里急后重之噤口痢,可与黄连、茯苓、石莲子等同用,方如开噤散。

此外,石菖蒲自然汁熬膏点眼,可治赤眼及云翳攀睛;本品如配腊梅花、桔梗、石斛同用,可治声音嘶哑;煎水熏洗并作浴汤,可治风湿痹痛,关节屈伸不利或畸形。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阴虚阳亢,汗多,精滑者慎服。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 本品含挥发油、糖类、有机酸、氨基酸等。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是β-细辛醚,还含α-细辛醚、石竹烯、α-葎草烯、石菖醚、欧细辛醛、顺氏甲基异丁酚、榄香素、二聚细辛醚、豆蔻酸、γ-细辛醚等。

2.药理作用 石菖蒲水煎剂及去油水煎剂具有镇静和镇痛作用;石菖蒲混悬液水煎剂能对抗戊四氮引起的惊厥作用;石菖蒲含多种解痉平喘成分,能完全对抗乙酰胆碱引起的气管和肠道平滑肌收缩;石菖蒲煎剂口服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及制止胃肠异常发酵,且缓解肠管平滑肌痉挛;α-细辛醚能对抗垂体后叶素的宫缩作用;高浓度浸出液对常见致病性真菌有抑制作用,煎剂在体外能杀死腹水癌细胞。

3.临床报道 ① 肺性脑病:用石菖蒲注射液(0.5% 总挥发油溶液),轻者每日20ml,中型者每日30ml,重者每日40ml,一般以5~7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279例,总有效率为74.9% 。[中成药研究1982,(10):22]② 脑梗塞:用石菖蒲、川芎、干地龙各10g,血藤、泽泻各25g,制成口服液(每ml含生药1g)口服。共治疗36例,总有效率为88.89%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2):17]③小儿久咳不愈:用石菖蒲6~9g,加水煎2次,每次100ml,两煎混合,分数次频服,每日1剂。咳嗽较甚加蝉蜕,痰多清稀加白前。共治78例,结果痊愈32例,有效3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9.7% 。[中医杂志,1996,37(10):583]④ 神经性呕吐:每日取石菖蒲10~15g,捣碎,纱布包,加水500ml,文火煎沸15分钟取汁,频频呷饮。共治21例,结果显效15例,有效5例,无效1例。[中医杂志,1996,37(12):711]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