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间隔缺损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儿科疾病诊疗手册》第145页(1565字)
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是先天性心脏病中最常见的类型,在我国几乎占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一半。室间隔缺损可单独存在,亦可与肺动脉狭窄、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大动脉错位或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并存。根据缺损位置不同,可分为以下4种类型:①位于室上嵴上方,肺动脉瓣或主动脉瓣下,又称干下型。②位于室上嵴下方。③位于三尖瓣的后方。④位于室间膈肌部,可以同时存在几个缺损。②、③两型又称室间隔膜部缺损。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决定于缺损的大小。小型缺损,即所谓Roger病,多发生于室间膈肌部,可无明显症状,仅活动后稍感疲乏,生长发育一般不受影响。体检于胸骨左缘第3、4肋间听到响亮粗糙的全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第二音稍增强。缺损较大时左向右分流多,体循环流量则减少,影响生长发育。患儿多消瘦、乏力、气短、多汗,易患肺部感染,易导致心力衰竭。有时因扩张的肺动脉压迫喉返神经,引起声音嘶哑、体检心界增大,心尖搏动弥散,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闻及3~4级粗糙的全收缩期杂音,向四周广泛传导,可于杂音最响部位触及收缩期震颤。
室间隔缺损易并发支气管肺炎、充血性心力衰竭、肺水肿及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膜部和肌部的室间隔缺损均有自然闭合的可能(约占20%~50%),一般发生于5岁以下,尤其是1岁以内。干下型室间隔缺损未见自然闭合者,且容易发生主动脉瓣脱垂。
【X线检查】
小型室间隔缺损心肺X线检查无明显改变,或只有轻度左心室增大或肺充血;大型室间隔缺损心外形中度以上增大,肺动脉段明显突出,肺血管影增粗,搏动强烈,左、右心室增大,左心房往往也增大,主动脉弓影较小。
【心电图】
小型缺损心电图可正常或表现为轻度左心室肥大;大型缺损常为左、右心室合并肥大。症状严重、出现心力衰竭者,多伴有心肌劳损。
【超声心动图】
左心房和左心室内径增宽,右心室内径也可增宽,室间隔活动正常,主动脉内径缩小。缺损大时,连续扫描可直接探到缺损处,但阴性不能否定缺损的存在。扇形切面显像在心脏长轴和四腔切面常可直接显示缺损。多普勒彩色血流显像可直接见到分流的位置、方向和区别分流的大小,还能确诊多个缺损的存在。
【心导管检查】
右心室血氧含量较右心房为高,小型缺损增高不明显。大型缺损右心室和肺动脉压力往往有所增高。导管自右心室经缺损插入左心室的机会极少。伴有右向左分流的患者,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肺动脉阻力显着高于正常值。
【治疗】
缺损小者,不一定需手术治疗。中型缺损临床上有症状者,宜于学龄前期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下做修补术。大型缺损在6个月以内发生内科难以控制的充血性心力衰竭,包括反复罹患肺炎和生长缓慢,应予手术治疗;6个月至2岁的婴儿,虽然心力衰竭能控制,但肺动脉压力持续增高、大于体循环动脉压的1/2,或者2岁以后肺循环量与体循环量之比>2∶1,亦应及时手术修补缺损。通过介入性心导管术关闭缺损虽有报道,但操作难度较高,且易引起并发症,尚未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