锌缺乏症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儿科疾病诊疗手册》第143页(1920字)

锌是构成人体的25种必须元素之一。它参与体内70余种酶的合成,如DNA聚合酶、RNA聚合酶、胸腺嘧啶核苷激酶及碱性磷酸酶等。锌缺乏可降低有关酶的活性,从而影响人体的生长发育、免疫防卫、创伤愈合、生殖生育等生理功能。动物性食物不仅含锌丰富(3~5mg/100g),而且蛋白质分解所产生的组氨酸、胱氨酸和谷氨酸均能促进锌的吸收,故其吸收率较高(>40%),植物含锌较少(1mg/100g左右),它所含的植酸和纤维素皆能阻碍锌的吸收,其吸收率不满20%,水果含锌量极微。正常小儿每日锌需要量为:4个月以下3mg,5月至1岁5mg,1~10岁10mg,10岁以上15mg。

【诊断】

1.病史

(1)双胎、早产、小样儿,尤其是人工喂养者常易缺锌。

(2)营养不良小儿有3/4伴锌的缺乏。

(3)年长儿缺锌常和偏食、挑食、忌口、喜吃零食等有关。

(4)单纯依靠静脉补液或服用金属螯合剂(如青霉胺)可致急性缺锌。

2.临床表现

(1)纳呆、厌食、味觉减退是最早出现的症状,部分患儿有异嗜癖或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

(2)生长速度减慢,身材矮小,消瘦,下肢水肿。

(3)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故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和腹泻。

(4)年长儿可出现性成熟障碍。

(5)在皮肤黏膜交界处(如口腔、肛门、生殖器)以及眼、鼻和肢端可见经久不愈的对称性皮炎。

(6)少数患儿可有脂肪吸收不良及抗维生素A性夜盲症。

3.实验室检查

(1)测定白细胞含锌量是最可靠的诊断指标,但血量较多且操作复杂,不易推广应用。

(2)在排除了急慢性感染和肝、肾疾病等影响因素后,血清锌浓度的测定有确诊价值。正常小儿不应低于11.5μmol/L。

(3)发锌低于100μg/kg,常可提示缺锌,但严重缺锌时头发生长缓慢,故发锌反可处于正常范围内。

(4)含锌金属酶的测定也可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方法。给予锌剂治疗前及1个月后查血清碱性磷酸酶,如活性明显增高又能排除其他可能,即可做出缺锌的回顾性诊断。

【治疗】

1.口服锌盐,每日剂量按1~2mg元素锌计算。硫酸锌最为常用,每片22mg(含锌5mg)。若有胃部不适或恶心,可改服醋酸锌(含锌1/13)或葡萄糖酸锌(含锌1/7)。整个疗程一般不少于2~3个月。

2.单靠静脉营养者可在补液中加锌:按元素锌计算,早产儿每日300μg/kg,1岁以内100μg/kg,1岁以上每日3~5mg。

3.消除引起缺锌的各种原因。

【预防】

1.鼓励母乳喂养。初乳含锌量为成熟乳的6~7倍,更应哺喂。年长儿应戒绝偏食、挑食、吃零食等不良习惯。

2.补充各种富含锌的食物,如精肉、肝脏、类、蛋黄等。豆类含锌丰富,但其外皮含多量植酸和纤维素可妨碍锌的吸收,若加工成豆制品或经发芽、发酵处理,即可去除大部分植酸从而显着提高锌的吸收率。

【附】

锌中毒锌剂毒性较小,但剂量过大也可引起恶心、呕吐、胃部不适等消化道刺激,甚至脱水和电解质紊乱.慢性锌过量可抑制铜的吸收而造成贫血。静脉注射大剂量锌盐可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