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短肢体侏儒的免疫缺陷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儿科疾病诊疗手册》第179页(990字)

【病因】

伴短肢体侏儒的免疫缺陷病(immunodeflciency with shortlimbed dwarfism)为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免疫缺陷病。

【分类】

除短肢体侏儒外,其免疫缺陷各不相同,据此,可分为:Ⅰ型:联合免疫缺陷型、Ⅱ型:细胞免疫缺陷型、Ⅲ型:抗体免疫缺陷型3种类型,前两类还伴有软骨、毛发发育不良。

【临床表现】

本病患儿出生后四肢即显短小,指(趾)粗胖而短小,手足关节松弛、过伸,头部大小正常,皮肤松弛,每于颈部、四肢关节处皮肤可见皱褶,毛发纤细、稀疏,其色灰黄而无光泽,尚可有红斑、鳞斑等皮肤损害。其感染发生的早晚及严重程度,各不相同。联合免疫缺陷型者,易发生反复呼吸道病毒感染,进行性水痘感染,接种疫苗常发生严重症状;细胞免疫缺陷型者,其感染发病较早,多为细菌、病毒、真菌及原虫感染,治疗不当,病情变化快,预后严重;抗体免疫缺陷型者,常于半岁后起病,多为细菌感染。

【诊断】

根据以下几点进行诊断。①本病具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②实验室检查:I型有淋巴细胞减少,Ig显着低下,迟发性变态反应皮试阳性。Ⅱ型 Ig正常或升高,细胞免疫功能异常。Ⅲ型Ig显着减少,缺乏特异抗体。③X线检查可见骨的异常,在骨端常有不规则硬化、囊样区和扇形改变。颅骨和脊柱正常。

【治疗】

除抗感染及对症治疗外,可用同型骨髓移植。联合免疫缺陷型、细胞免疫缺陷型者,可用胚胎胸腺或胸腺上皮细胞移植。严重水痘感染时,可用富含特异性抗体的血浆、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特异性转移因子治疗。抗体免疫缺陷者,可适时选用免疫球蛋白或血浆治疗。

【预后】

I型发病早、预后差,易于1岁内死于感染。Ⅱ、Ⅲ型预后稍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