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血性心力衰竭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儿科疾病诊疗手册》第471页(3424字)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由各种病因使心脏泵功能减退,导致在休息或正常活动情况下,心搏出量不能满足周身循环及组织代谢需要而出现的一种病理状态,是小儿尤其是婴幼儿时期临床常见的一种危重急症。

【诊断】

1.安静时心率增快,婴儿超过180次/min,幼儿超过160次/min,不能用发热或缺氧解释。

2.呼吸困难、发绀突然加重,安静时呼吸频率在60次/min以上,在新生儿哺乳时常导致喂养困难。

3.肝脏增大在肋下2~3cm 或以上。或在密切观察下于短时间内较前增大在1.5cm 以上。

4.突然烦躁不安。高声哭叫,面色苍白或发灰,不能用原有疾病解释者。

5.心音明显低钝,或出现奔律,X线检查见心影扩大和肺充血现象。

6.尿少,下肢水肿,除外营养不良、肾炎、维生素B1缺乏等原因所引起者。前三项为临床诊断的主要指征,并应结合其他各项进行综合分析.

【治疗】

心力衰竭的治疗原则是加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周围循环,加速液体排泄,减轻体、肺循环淤血,恢复及维持心脏的有效泵功能。

1.病因治疗 这是治疗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如病因不除.即使积极采取各项抢救措施,往往收效甚微。小儿心力衰竭主要由于先天性心脏病及感染所致,而前者约90%发生在5岁以内,其他如败血症或肺部感染等所致者,则需积极控制感染。风湿性心脏病则需给予抗风湿治疗。

2.一般治疗

(1)休息:休息对轻度心力衰竭患儿是减轻心脏负荷的有效措施之一,安静常是保证休息的必要手段。因此,做好护理。减少情绪波动等是十分重要的。有时可给予镇静剂如苯巴比妥钠或安定等,对重症呼吸急促或烦躁不安者可用吗啡,每次0.1mg/kg皮下或静脉注射。

(2)体位:一般应将床头抬高15°~30°,并应勤翻身或变换体位,以减少静脉回流,从而减轻心脏负担和肺淤血。

(3)环境:在重症心力衰竭患儿,尤其伴有发绀者,由于其体温调节功能差,室温应保持在28~32°C,皮肤温度在36°C左右,使体温调节所耗能量有所减少,保持新陈代谢在较低的水平。相对湿度应在40%~50%。

(4)喂养:心力衰竭患婴容易疲劳,应少量多次哺乳,必要时可进行鼻饲。注意防治低血糖。

(5)氧疗:一般用40%~50%氧浓度,湿化后经鼻管或面罩吸入,可提高PaO2,减轻呼吸困难及发绀。

(6)呼吸道护理:心力衰竭患儿即使无感染,支气管内也有黏稠分泌物,不易排出,应反复以乳胶管吸出,防止分泌物蓄积。并可借吸痰以刺激咳嗽。

3.洋地黄制剂的应用 洋地黄直接作用于心肌,可加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搏出量,减慢心率及减慢心脏传导的作用,并有拟迷走及交感神经作用,间接作用于心肌也可使心率及房室传导减慢,缩短心房不应期,使心肌收缩力有所加强。

4.洋地黄的用法、制剂及剂量 根据洋地黄发挥作用的新概念,临床上使用洋地黄的方法有饱和量法及每日维持量法两种,小儿心力衰竭大多急而重,故多采用快速饱和量法,即首次以饱和量的1/2一次静脉注入,以后每隔6~8h再予1/4入量。从首次给药24h后,开始按维持量给药.维持量按饱和量的1/4~1/5,每日分2次给药。对一般轻度或较慢性的心力衰竭患儿则可采用每日维持量法治疗。每日投以维持量,经6-8d(4~5个半衰期)后,也同样出现相当于饱和量的效果。

在剂量上,当前总的趋势是较既往偏小。由于产品来源、剂型及个体差异等多种因素影响,故不论采用何种方案均应结合实际情况掌握。

西地兰及毒毛旋花子甙K均属快速洋地黄制剂。此类药物作用快,排泄亦快,多作为临床急救时静脉注射,不宜作为长期维持用药。如患儿病情需要继续给药者,则仍要重新按饱和量法计算给予地高辛口服或静脉注入,一般24~36h用完,再继续按维持量每日分2次服用。

洋地黄毒甙在胃肠道吸收完全,故可口服或注射用。但由于其作用开始较慢且排泄也慢,半衰期约8d,容易蓄积,中毒时持续时间也较久,儿科临床目前已很少用。

5.β-肾上腺素能受体兴奋剂 直接作用于β~肾上腺素能受体,能加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排血量,但对心率、周围血管及肾血流等的作用则因药而异。本组药物主要应用于伴有体循环减少的心力衰竭患儿,如主动脉狭窄、心肌心内膜炎等所引起的严重心力衰竭,以及各种心脏手术后所致的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对有左向右分流的先天心脏病所致的心力衰竭,疗效也较好。

(1)多巴胺(Dopamine):直接作用于心脏β1肾上腺素能受体,呈正性收缩能作用,并可选择性地作用于多巴胺受体,使肾、脑、冠状动脉及肠系膜等血管扩张,特别是肾血管更为明显。因此,对心、肾功能都有较好的改善作用,表现在心脏指数增高,总周围血管阻抗降低,肾血流及肾小球滤过率均增加。

多巴胺静脉注射有效剂量为每分钟2~10μg/kg,开始滴注速度宜慢,每分钟为0.5~1μg/kg,然后结合临床予以调整。若用输液泵,可按每h0.5~1mg/kg滴速给药。

(2)多巴酚丁胺(dobutamine):本药是较新合成的多巴胺侧链诱导体,作用于β1、β2肾上腺素能受体,对心肌有较强的正性收缩能作用,这是本制剂的最大优点。它与多巴胺不同,并不作用于多巴胺受体,故无选择性扩张肾血管作用,剂量和用法基本与多巴胺相同。从小剂量开始,每分钟0.5~5μg/kg,逐渐加量,一般有效剂量为每分钟2~10μg/kg。

上述两药作用均出现迅速,但持续时间短,一般静脉滴注1~2min内即出现收缩能作用,10~15min已达高峰,但停药10~15h,其药效即完全消失。

6.血管扩张剂 应用血管扩张剂来减轻心系负荷,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心力衰竭治疗上的一项重要进展。它主要通过扩充周围血容量及(或)阻抗血管,以减轻心脏的前及(或)后负荷,从而改善心功能;它又可使左室壁张力下降,心肌耗氧量减少,改善心肌代谢。

7.利尿剂 目前多数利尿药系通过不同部位抑制对钠、氯的重吸收而发挥利尿作用,从而直接减轻肺水肿,同时可降低血容量、回心血量及心室充盈压,达到减轻前负荷作用。但应注意发生电解质紊乱,包括低氯血症、碱中毒、低钠血症及低钾血症。

8.心肌代谢活性剂 心力衰竭时,可选用促进心肌代谢功能改善的药物。常用的有能量合剂(ATP20mg、辅酶A50u、细胞色素C30mg加10%葡萄糖100~200ml)静脉滴注。极化液(10%氯化钾3ml、普通胰岛素4u加100ml10%葡萄糖)静脉滴注。大剂量维生素C及环腺苷酸和辅酶Q10等。后者系体内产生能源 ATP所必备条件,对部分心力衰竭病例,有增加心排血量的作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