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中暑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儿科疾病诊疗手册》第550页(3021字)
小儿在高温、高湿环境中或在烈日直射下活动时间较长,导致体温调节功能失衡,水盐代谢紊乱和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等一系列症状时即称为中暑。
【发病机制】
1.体温调节功能失衡 正常人体温维持在37℃ 左右,是由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作用使体内产热和散热保持相对平衡。当周围环境温度高于体表温度时,加之通风不良,人体的辐射与传导对流散热方式发生障碍,外界温度反而通过辐射使体温升高,此时主要依靠出汗蒸发方式散热,但当高温、高湿环境同时存在,出汗蒸发散热亦严重受影响,而使体内余热大量蓄积,体温迅速升高,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内分泌系统功能增高,蛋白质和糖类分解代谢亢进,体内产热增多,使体温升高,二者形成恶性循环。
2.超高热对机体的影响 超高热中暑最常见的变化是组织充血、出血和变性,细胞结构和酶功能异常改变。在脑出现脑膜血管充血和脑水肿。在心血管方面有心内膜下出血、心肌细胞损伤,起病初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继而下降。如高热未能控制,随之出现心力衰竭。在肝、肾亦常有充血和细胞变性或坏死。
下丘脑受高温影响使皮肤血管扩张,大量出汗,机体失水失盐,血容量不足导致循环衰竭。高热、失水酸中毒,血液浓缩或黏稠度增加可诱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体内丢失大量氯化钠可出现阵发性肢体肌肉痛性痉挛和抽搐。
【临床表现】
根据发病机理临床可分为4型,但有时症状可交叉出现,难以截然分开。
1.高热型 病初表现为出汗、口渴、多尿、乏力、体温升至38~39℃ ,继因出汗太多,可能引起丘脑下部和汗腺功能失调,皮肤反而无汗、干而灼热、面部潮红、呼吸加快、脉速,此时体温则迅速升高可达41℃ 以上,患儿烦躁、谵妄、惊厥和昏迷。严重时并发脑水肿、呼吸衰竭和重要脏器功能损害而死亡。
实验室检查:血pH值降低,血钠低,血尿素氮高,血清谷草转氨酶(SGOT)或乳酸脱氢酶(LDH)可增高,可有蛋白尿。
2.循环衰竭型 此型突出表现为高热、出汗后口渴、尿少、恶心、呕吐、明显失水征,严重时皮肤湿冷、面色苍白、脉细数、血压下降而进入休克,此时体温反而下降。患儿也可有神志改变或昏迷。
3.热痉挛型 突出表现为四肢肌群有短暂的抽搐和痛性痉挛,尤以腓肠肌多见,数分钟后自行缓解,重者躯体肌群亦有抽搐。体温正常或低热,神志清。
实验室检查:血钠、血氯降低,尿中肌酸增高。
4.日射病型 小儿在烈日下活动较久,头部受日光中红外线照射引起脑膜和脑组织充血水肿,故其突出表现为头晕、头痛、眼花、耳鸣、恶心与呕吐,重者意识丧失。肛温可无明显升高。
【诊断】
凡有接触高温环境或在烈日下暴晒病史者,突起体温升高、大汗、失水伴烦躁、嗜睡、肌肉抽搐或意识丧失者,均应考虑为中暑。
【治疗】
1.迅速降温 体温过高是中暑主要特征之一。体温越高,持续越久,预后越坏,因此应立即采取有力的降温措施。
(1)物理降温:立即将患儿转移到阴凉通风处或有空调的病室中。头部、颈部、腋下和腹股沟处放置冰袋,用井水、冰水或35%酒精液浸湿毛巾擦浴,再用电风扇向患儿吹风。在上述治疗中必须不断地按摩四肢,以防周围循环不良。
(2)药物降温:在物理降温时,皮肤受冷的刺激可引起血管收缩和肌肉震颤,影响散热并使机体产热增加,因此多配合药物降温。
1)氯丙嗪:每次0.5~1.0mg/kg加入适量生理盐水中在1~2h内静脉滴完,可扩张周围血管,减少肌肉震颤,可达降温目的,但对面色苍白、肢端冷、血压已明显下降者不用。
2)激素:对中暑高热昏迷患儿有迅速退热作用,减少中暑合并症的发生。用法为氢化可的松4~8mg/kg加入适量5%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2h内滴完或用地塞米松每次0.25~0.5mg/kg静脉注射。在上述降温过程中必须密切监测肛温,一待肛温降到38℃ 即停止降温,以防体温过低而虚脱。用氯丙嗪静脉滴注时,要密切观察血压,如血压明显下降则停用氯丙嗪,用多巴胺每分钟5~8μg/kg加入5%葡萄糖盐水中静脉滴注适当升压处理。
2.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1)中暑轻,神志清醒患儿给予冰含盐汽水饮料或盐冷开水口服。
(2)病情较重,发热、口渴、烦躁、黏膜干燥、血渗透压偏高者,静脉滴注1/3张含钠液;对恶心、呕吐、软弱乏力、脉细数、有失水征、血渗透压或血钠测定偏低者用2/3张含钠液或0.9%等渗盐水静脉滴注。
(3)有代谢性酸中毒时用1.4%碳酸氢钠液10~15ml/kg静脉滴注。
(4)对中暑热痉挛型即用 0.9%盐水静脉滴注。肌肉抽搐频繁者,用安定肌内注射。上述补液过程总的液量不宜过多,速度不宜过快,以防心力衰竭。
3.治疗并发症中暑严重,尤其高温型可损及各重要脏器功能,应积极采取综合抢救措施,减少病死率。
(1)防治脑水肿 超高热、酸中毒和休克均可产生脑水肿,应在快速降温和输液同时,用25%甘露醇和速尿脱水降压。如有中枢性呼吸衰竭、呼吸节律改变、发绀明显、输氧无效或呼吸将停者,应及时气管插管,上呼吸机供氧,并以血气分析监测,在2/h内将血 PaCO2降到9.6kPa(35mmHg)左右,以减少脑血流量,降低颅压。
(2)休克 严重中暑高热 大汗后易发生休克,应先用2∶1液、低分子右旋糖酐、1.4%碳酸氢钠液静脉快速滴入,以扩容、纠酸、降低血黏度,防止DIC。
(3)DIC严重中暑超高热后出现休克、出血倾向和溶血,实验室检查有血小板计数进行性下降、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含量降低或3P试验阳性,此时除积极降温、扩容、纠酸或抗休克外,停用低分子右旋糖酐,用潘生丁阻止血小板黏附与凝集、肝素抗凝和输新鲜血等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