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雾化吸入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儿科疾病诊疗手册》第610页(1749字)

超声雾化吸入是用超声波雾化器将水或药液通过雾化变成微细颗粒或雾滴悬浮于吸入气中,进行气道湿化及药物吸入。通过药液的雾化吸入可产生消炎、止咳、化痰、湿化气道、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通气功能等治疗作用。

【原理】

超声雾化器是应用超声波发生器输出的高频电能,使水槽底部晶体换能器发生超声波声能,作用于雾化罐内药液,把药液变成微细的气雾,以吸入病人的呼吸道,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由于气滴细小而均匀(直径在5μm 以下),温度也接近体温,因此药液可被吸入到较深的终末支气管肺泡。

【适应证】

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喉炎、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脓肿及呼吸肌无力(如脊髓灰质炎、多发性神经根炎)而致的排痰不畅、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后。

【用品】

超声雾化治疗仪、面罩、螺纹管、药杯、毛巾等。

【操作方法】

先在水槽内加蒸馏水或冷开水250ml,液面高度约3cm,使其能埋入雾化罐的透声膜。雾化罐内放入药液以生理盐水稀释至20~30ml,旋紧罐盖,然后放入水槽内再将水槽盖盖紧。接通电源,预热3~5min,再打开雾化开关,药液即呈雾状喷出。调节适当的雾化量,将面罩罩住病人口鼻部。如发现水槽内水温超过60℃ 时,应更换冷水,换水时应关闭机器。雾化罐内液体过少时可在盖上的小孔内注入,每次使用时间为15~20min,治疗完毕,先关雾化开关,然后再关电源开关。

【注意事项】

1.使用时先检查机器的各个装置,有无松动或脱落等异常。

2.水槽及雾化罐内忌加温水或热水。

3.如果连续使用机器时,中间需间隔半小时。

4.每次治疗完毕应将面罩及螺纹管放入消毒液中浸泡至半小时。

5.患儿饭后勿立即实行雾化吸入,以防由于刺激而引起呕吐。

6.雾化吸入时面罩应盖住患儿口鼻,并固定好,如分泌物多时应积极进行胸部叩击;变换体位等以促使其分泌物排出。

7.患儿有过敏反应,如心悸、恶心、出汗、发疹时应立即停止雾化吸入。

8.要注意防止湿化过度,特别对昏迷患儿和3个月的婴儿,每次雾化时间不宜超过20min,雾化完毕及时协助吸痰。

9.偶见6个月以内婴幼儿在雾化吸入后,出现呛咳或发绀,考虑雾滴过密刺激咽喉所致,可加大雾化器管与患儿口鼻之间距离,减少雾滴吸入。

10.在选择药物时应选择不发生过敏反应,pH值是中性或微酸性、对黏膜无刺激性,且黏稠性低的水溶性药物。

【临床常用雾化吸入剂量】

超声雾化吸入一般每日1~2次。

1.抗生素类 青霉素每次20万U,卡那霉素100mg,庆大霉素每次4万U,红霉素每次125~250mg。

2.祛痰药 α-糜蛋白酶每次1~2mg,加生理盐水稀释,也可用生理盐水或2%~4%碳酸氢钠,利用高渗透压吸收水分,使痰液变稀咳出。

3.激素类 地塞米松每次2~5mg。

上一篇:静脉压测定 下一篇:血液透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