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活方式及其他问题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当代中国社会科学手册》第69页(997字)
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的过程中,人们怎样生活?怎样的生活才是合理的和科学的?等等,都牵涉到人们的生活方式问题,因此,这几年社会学界关于生活方式的研究文章愈来愈多。1985年成立了生活方式研究会。武汉、哈尔滨等地开展了关于青工生活方式、间暇时间等方面的调查,北京、上海等地开展了域市人民生活方式、生活质量的调查,还有不少人就农村生活方式的变化进行了调查和研究。
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人们的劳动方式以及家庭群体生活方式,这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如赵履宽着的《劳动社会学》,孙金楼、柳林合着的《住宅社会学》等。
随着改革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行,社会学工作者关于现代化进程的研究,关于现代化过程中文化、心理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愈来愈多。王康围绕着现代化的特征、现代化与传统、现代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方面发表了一系列的文章。在文化和艺术社会学方面,马云杰出版了《文化社会学》(1987)、《文艺社会学》(1987)、《文艺社会学论稿》(1986)。在心理学方面,开展了改革的社会心理承受能力的调查,并出版了《社会学与社会心理学》(1986)等书。这几年,社会学研究领域是非常广泛的,除上述一系列问题外,医学社会学、旅游社会学、体育社会学等也引起社会学工作者的重视,他们对此进行了一些专题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对于这几年社会学界结合中国社会变革的实际,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学所作出的努力,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胡绳在1986年4月举行的中国社会学会常务理事扩大会上的讲话中作了充分的肯定。他指出:“理论不是从书本上的原理中引申来的,也不是从外国的某些书本上引申来的,而是从实际中来的”。因此,他赞成把调查研究作为社会学研究的基本功,提倡社会学家在国家的全面改革中,建立和深入研究基地,研究包含丰富、生动、具体内容的社会变化,寻求变化发展的规律性。他认为只有对此有所了解,才能总结出新经验,解决好新问题(胡绳:《在中国社会学会常务理事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我国社会学界除重点研究以上几个问题外,还探讨了学科理论建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