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当代中国社会科学手册》第74页(1977字)

我国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是在中国共产党运用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大体上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1976年),是把科学社会主义作为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对待的,还没有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来研究。

50年代,党校系统和部分高校开设具有科学社会主义内容的“马列主义基础”课,以《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为基本教材。以后,中国人民大学在马列主义研究班的基础上,1956年建立了马列主义基础系,招收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1957年高放发表《科学社会主义应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来研究》一文,建议把科学社会主义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进行研究和讲授(《教学与研究》1957年第4期)。

在这一时期,理论工作者就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和基本原理发表了不少论着和文章,从不同侧面阐明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并以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谈话记录和论点汇编》中提出的阶级论、革命论、国家论、政党论、战略策略论为基本线索,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如何运用这些原理来解决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为了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论述,由理论工作者编辑出版了一系列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文献资料,包括论无产阶级革命、论无产阶级专政和过渡时期的阶级斗争、论民族解放运动、论战争与和平以及《列宁论国际形势和社会主义国家对外政策》、《列宁、斯大林论帝国主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无产阶级革命》、《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无产阶级政党》、《毛泽东同志关于战略策略言论摘录》等。

这一阶段,对于科学社会主义一些基本原理的研究,主要是总结党的实践经验,阐述党的纲领、路线和政策,同时向广大干部、群众宣传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普及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专政、党的领导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知识。

出版了诸如艾思奇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人民出版社,1961年)、李维汉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争取无产阶级领导权的斗争》(人民出版社,1962年)、艾思奇主编的《阶级和国家》(人民出版社,1961年)、吴江的《论无产阶级专政》(人民出版社,1958年)等专着和许多论文。

“文化大革命”期间,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在所谓“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错误理论指导下走上了邪路。

第二阶段,粉碎“四人帮”、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科学社会主义开始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进行研究,党中央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在许多方面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原理。

为了适应研究工作的需要,首先建立了学会和研究机构。1977年,中央党校率先开设了科学社会主义课程。1979年9月10日北京成立了全国第一个科学社会主义学会。1983年10月成立了全国性的科学社会主义学会,至1986年全国已有28个省(市)、自治区以及铁道部成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会。

科学社会主义刊物也相继创办,主要有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出版的《科学社会主义》、北京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出版的《科学社会主义研究》和《科学社会主义参考资料》、华中师范大学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出版的《社会主义研究》、辽宁出版的《精神文明研究》等。光明日报的《科学社会主义专刊》自创办以来截至1986年10月已出刊100期。

反映这一时期各地教学和研究的成果,共出版了科学社会主义教材20多种。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中央党校范若愚、江流主编的《科学社会主义概况》(江苏人民出版社和中央党校出版社联合出版,1983年)、华中师范大学高原主编的《科学社会主义》(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系科学社会主义教研室编写的《科学社会主义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3年)、山东大学赵明义主编的《科学社会主义》(山东人民出版社,1980年)等。

此外,还有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系1980年编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科学社会主义的资料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