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当代中国社会科学手册》第119页(690字)

50年代,我国企业的质量管理思想基本上处在质量管理的初级阶段,即产品的事后检验阶段。粉碎“四人帮”之后,我国的质量管理在理论上有以下发展:第一,质量管理从事后检验转变为防检结合,以预防为主;第二,引进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并同我国工人群众当家作主的社会制度相结合,形成了全厂、全体职工、全过程的质量管理;第三、把外国的QC小组同我国的“信得过”班组结合起来,形成充满主人翁精神的中国式的全面质量管理小组,建立了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在如何理解全面质量管理和推行全面质量管理问题上,曾发生过一些学术争论。1979年有的杂志评论员曾发表文章阐述以下观点:第一、全面质量管理除了运用统计方法控制工序生产、搞好工作质量的管理以外,还必须强调企业全过程的管理,特别是从市场调查、科研、新产品开发、新产品设计方面,搞好对产品本身的质量管理;第二,全面质量管理只是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不能代替全部企业管理;第三、对国外经验要反对全盘照搬,不要搞形式主义。也有论者持另外的观点,认为由于我们企业的管理水平很低,开始学习时,抄和搬是难免的。而且不同意质量管理着重点不在工作质量,而在提高产品本身质量水平的观点。其后,《经济管理》杂志又组织了专题讨论,通过学术争鸣,人们对全面质量管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学习外国管理经验有了比较正确的态度,为以后确立“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的思想奠定了基础。此外,在研究质量管理时,有人提出了质量经济学的概念,在质量经济规律和会计质量管理方面进行了探讨(程抱全:《质量经济学》,科学普及出版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