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价值理论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当代中国社会科学手册》第126页(1639字)

关于国际价值理论的研究主要有下面几个争议问题。

(一)按国际价值交换是否存在价值转移和国际剥削关系 对此说法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在国际市场上商品按国际价值交换,并不发生国与国之间的价值转移,从而也不存在国际剥削关系。另一种观点认为,从国际价值角度看,是不存在不等价交换的,因而不发生价值转侈的问题;但从一个国家的角度,从国民平均劳动来看,尽管这种劳动没有被国际社会所承认,但它实质上仍然是充分地创造价值的劳动,因而会在国际贸易中发生价值的转移,这是世界范围内重新分配和占有剩余价值或价值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价直规律在国际市场上的作用 大家一致认为,克思关于价值规律在国际市场上的应用会“发生更大的变化”的论述,对于研究价值规律在国际市场上的作用具育重要的指导意义。但对价值规律怎样发生变化,看法则不同,大致有如下几种:(1)一国范围内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社会价值,在世界范围内变成了个别价值,从而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发生了变化,但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并未发生本质的变化。(2)价值规律在国际市场上的作用与国内市场根本不同,在国内市场上实行等价交换,而在国际市场上形成不等价交换。(3)在国际市场上,一种商品的国际价值是由各生产国的国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平均数决定的。(4)在国际市场上没有统一的国际价值。(5)国际市场上的商品价值是国际价值和国内价值共同决定的(石今:《国际价值理论和比较利益学说》,《1982年经济理论动态》,人民出版社,1984年)。此外,有的人还针对国际价值是“虚构”的说法,论述国际价值是客观存在的经济范畴。

(三)对李嘉图“比较利益学说”的争议 自50年代末到“文革”前,我国学术界对苏联和东欧学者提出的“比较成本说有‘合理的内核’”和“对外贸易盈利性”的观点一直持反对态度。近几年来,我国学术界对这一问题又进行了讨论,大多数人肯定了李嘉图“比较利益学说”有其合理的内核。陈寿琦认为,“相对优劣思想”是李嘉图比较利益学说的理论核心。“相对优劣思想”就是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的思想,它要求各国出口生产处于优势、成本相对低的产品,进口生产处于劣势、成本相对高的产品,通过分工与交换,彼此同获利益(《对于应用“比较成本理论”的看法》,《外贸教学与研究》1981年第3期)。有的论者还指出这一学说的缺陷在于“李嘉图对商品价值形成的论述是不科学的,没有把劳动价值论贯彻始终”(钱宗起:《“比较成本理论”对社会主义对外贸易的现实意义》,《外贸教学与研究》1981年第3期)。

(四)关于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能否作为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理论依据的问题 一种意见认为,在现代大工业生产日趋国际化的情况下,“比较成本学说”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比以往任何时期更具有指导作用。而在我国对外贸易工作中,迄今只是停留在简单的“互通有无”的概念上,没有制定出一个发展对外贸易的正确战略和策略,片面强调一切要自力更生,对于发展对外贸易可能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的好处,缺乏足够的认识,也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因此,重新评价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吸取它的科学内核,来指导我国的对外贸易,是非常必要和有意义的。另一种意见认为,上述观点是错误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对外贸易理论作为发展对外贸易的理论基础和指导原则,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不能作为我国对外经济关系的理论依据。持这种观点的论者还认为,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要搞社会主义的“四化”,必须有一整套有关对外贸易的理论、政策、战略方针和战略措施,才能成功。指导我们国家的对外贸易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对外贸易理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