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当代中国社会科学手册》第182页(1750字)

教育经济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与经济科学体系的一个交叉学科,是50年代以来逐渐发展和形成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

教育经济学作的一门独立的学科,在我国建立较迟。粉碎“四人帮”以后,总结我国30多年来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人们认识到,原因之一是轻视教育,没有真正认识到教育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否认教育具有生产性的一面。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我国学术界开始重视对教育经济学的研究。

从1978年下半年开始,我国报刊上开始出现介绍教育经济学和阐述教育在现代生产中的经济功能的文章。1980年9月,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召开教育经济学研究交流会,发起成立了全国教育经济学研究会筹备组。其后,教育经济学的研究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研究教育在“四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教育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为创建中国教育经济学研究会进行理论上和舆论上的准备。第二阶段,学习、消化、吸收、借鉴国外教育经济学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实际,探索社会主义教育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和教育经济效益的计量方法。第三阶段,以克思主义的教育和经济理论为指导,对我国的教育与经济的关系,进行宏观和微观的调查研究,为逐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经济学和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打下基础。

经过几年来的努力,我国教育经济学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一)科研队伍逐步壮大 教育经济学研究会现在已有会员405名,团体会员9个。在组织建设方面,由单纯在教育系统发展会员,逐步扩展到在经济、计划等部门也发展会员,使会员的知识结构逐渐适应边缘学科的特点;同时逐渐向全国大部分地区发展会员,现在全国多数省市都有了会员;并且由发展个人会员扩展为个人会员与团体会员相结合。

(二)学术活动比较活跃 自1980年9月召开第一次教育经济学研究交流会至今,各地区共召开十几次有关教育经济学的学术讨论会。这些讨论会致力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经济学理论体系和计量方法,密切配合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改革实践的需要,为促进我国经济建设和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服务。调查研究的内容愈加广泛深入,既有一般教育经济效益的研究,又有高等教育、职工教育、农村教育和少数民族教育的经济效益的研究。同时,各地区的学术活动都注意结合本地区教育与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实际需要。

(三)出版了一些论着 几年来,共出版了4本专着:《职工教育经济概论》、《教育经济学概论》、《教育经济学》(厉以宁)、《教育经济学(北师大)》,编印了7本教育经济学学术交流论文集(见后参考文献),还翻译出版了4本国外的教育经济学专着:〔英〕约翰·希恩的《教育经济学》、[苏]科斯塔年的《教育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美]T、W舒尔茨的《教育的经济价值》、[苏]达依诺夫斯基的《高等教育经济学》。

【参考文献】:

1.王守安、王显润:《职工教育经济概论》,吉林人民出版社,1981年。

2.全国教育经济学研究会、《教育经济学概论》编写组:《教育经济学概论》,青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

3.厉以宁:《教育经济学》,北京出版社,1984年。

4.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经济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年。

5.《论教育和国民经济发展》,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

6.《教育经济学论文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年。

7.《华北、西北地区1983年教育经济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宁夏人民出版社,1984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