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位学
书籍:当代中国社会科学手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当代中国社会科学手册》第219页(503字)
1955年田恭(罗常培、王均)发表《音位和音位学》(《中国语文》1955年4-5期),介绍有关的理论和方法,其后又有一些文章,如桂灿昆《批判英美音位学中唯心的理论》(《中山大学学报》1956年第3期)等。我国语言学界曾运用音位学理论和方法制定汉语拼音方案。在此过程中,《中国语文》等曾就普通话音位系统展开讨论。付懋勣认为汉语声调是结合在元音上的(《拼音汉字中的声调问题》,《中国语文》1955年第9期),史存直等人则不同意这一主张。付懋勣、徐世荣等人吸收美国描写语言学的方法,用对立、互补、音近等原则整理普通话音位系统,影响很大。关于音位的区别特征的理论,在普通话音位研究中也有所借鉴和发展,吴宗济《什么叫“区别特征”》(《国外语言学》1980年第1期)介绍了有关理论;《试论普通话语音的“区别特征”及其相互关系》(《中国语文》1980年第5期)对区别特征的偶分法提出质疑,并提出N偶理论,建立了一套普通话区别特征的相关模型,把静态的音位特征分析和动态的语音规律探求结合在一起。王均介绍了生成音位学(罗常培、王均:《普通语音学纲要》附录四,商务印书馆)。
上一篇:语言和思维问题
下一篇:当代中国社会科学手册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