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简帛文书的发现与研究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当代中国社会科学手册》第416页(2022字)

解放前,曾在罗布淖尔、敦煌、居延等地发现过汉和魏晋的竹、木简。建国后,秦汉简帛有多批出土,除武威磨咀子汉简发现于1959年,其余都是70年代以来的新发现,经过整理、校勘,多已刊布,有的已出专书。对云梦秦简和王堆帛书,从不同角度进行讨论的文章有数百篇。近十余年间,秦汉简帛的集中大量出土,导致秦汉史研究进入一个新的繁荣时期。

一、云梦睡地秦简 出土竹简1100多枚,有《编年记》、《语书》、《为吏之道》和《秦律十八种》、《效律》、《封诊式》等法律文书。《编年记》起秦昭王元年,讫秦始皇三十年,是一部战国末年的编年史,有些内容是史籍失载的;秦律竹简共600多枚,包括商鞅变法至始皇初年所制订、但统一后仍在实行的法律,为迄今所见我国时代最早、保存条目最多的成文法典,为研究中国法制史、秦代土地制度、徭役制度、阶级关系,提供了丰富的原始资料。《云梦睡虎地秦墓》发掘报告,印有简的照片,释文。简文注释本已于1978年出版(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睡虎地秦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78年)。国内外学者已有多种关于秦简的论着面世(中华书局编辑部:《云梦秦简资料、论着目录》,《云梦秦简研究》〔文集〕,中华书局,1981年)。

二、长沙马王堆帛书 马王堆3号墓出土,经拼复、编纂,可确定为26件,包括《周易》,《春秋事语》,《战国纵横家书》,老子》甲、乙本及所附《黄帝书》及其它佚书,《刑德》甲、乙、丙种;《五星占》等天文、气象书;医书和《导引图》;相马书;长沙国南部舆地图、驻军图等。帛书内容涉及战国至汉初政治、军事、思想、文化、科学技术各方面,具有重要学术价值。《马王堆帛书》已从1974年开始分集出版(《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马王堆汉墓帛书》,文物出版社,线装(壹)1974年,(叁)1978年精装(壹)1980年,(叁)1983年;另有《老子》、《经法》、《战国纵横家书》、《古地图》、《导引图》的平装单行本)。

三、大量汉简的发现与研究 主要发现有:西汉早期的江陵凤凰山和张家山汉简,阜阳双古堆汉简,临沂银雀山汉简,西汉晚期的青海大通上孙家寨汉简,西汉晚期至东汉时期的武威磨咀子和旱滩坡汉简。此外,30年代曾出土过一万多枚汉简的甘肃北部额济纳河流域,即古代泛称为“居延”或“弱水流沙”的地区,于1972-1976年从烽燧遗址中又发现了自西汉中期至东汉初期的大批木简和少量竹简。

凤凰山汉简630余枚,内容包括:文书、契约、账目之类,翔实地记载了文景时期江陵地区土地占有、租赋、徭役的情况;张家山汉简1000多枚,其中有算数书、历谱兵书,及法律文书等。这批法律文书,为研究汉代法制提供了第一手材料;银雀山汉简4900多枚。多为先秦诸子,其中的《孙膑兵法》已整理为《擒庞涓》等30篇。同时出土的还有《孙子兵法》,使长期以来关于这两部兵书的悬案得以解决(银雀山汉墓竹简整理小组:《银雀山汉墓竹简》(壹),文物出版社,1985年)。2号墓出土的《汉武帝元光元年历谱》在汉代天文、历法的研究上具有重要价值,可以据之重新推算汉初的朔闰表。磨咀子6号墓出土《仪礼》简469枚,是研究汉代经学的重要史料(甘肃省博物馆等:《武威汉简》,文物出版社,1964年)。旱滩坡出土东汉早期医药简牒92枚,与马王堆医书同是研究汉代医药学的珍贵资料(甘肃省博物馆等:《武威汉代医简》,文物出版社,1975年)。上孙家汉简400余枚。多为军法、军令一类文书,为研究汉代军事编制等问题,提供了较完整的资料。关于居延汉简的整理、研究成果,主要有《居延汉简甲乙编》(中华书局,1980年)及陈梦家遗作《汉简缀述》(中华书局,1981年)。另外,在70年代新获居延汉简20000余枚,其中记录了西汉中期至东汉初年居延地区的屯戍活动,并保存了一批官方文献。这批简牍中除有关于边防制度的重要史料外,还涉及汉代法律,已初步整理成70多个完整或较完整的簿册(《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文物出版社,1984年)。此外,还对在敦煌、玉门、居延北部地区烽燧址与武威甘谷等地汉墓中发现的汉简,做了报导和研究(甘肃省文物工作队等:《汉简研究文集》,甘肃人民出版社,1984年),并重新整理、校订了解放前敦煌、酒泉两郡出土的几批汉简(林梅村、李均明:《疏勒河流域出土汉简》,文物出版社,1984年)。

【参考文献】: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文物出版社,1984年。

王仲殊:《汉代考古学概说》,中华书局1984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