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方面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当代中国社会科学手册》第501页(947字)
在北京史的其他几个重要方面,研究活动也非常活跃,成果颇多。在燕文化的研究方面,发表了不少重要文章,如苏秉琦的《建国以来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史学史研究》1981年第4期)、《关于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问题》(《文物》1981年第5期)、《燕山南北地区考古》(《文物》1983年第12期)等,提出“燕山南北,长城内外同黄河中游地区一样,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大熔炉”的观点,认为燕文化是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几经周折和融合了当地几种不同文化而形成的,并论述了从红山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到燕山文化的发展规律。
对北京历史人物的研究,主要探讨对北京的发展做出过突出贡献或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人物和北京历史上的豪门大族。这方面的重要着述有:张宁的《从马王堆帛书看纵横家苏秦》(《首都博物馆》丛刊1982年第1期)、苏天均的《后唐北平王赵德钧》(《北京史苑》1983年第1辑)、毛希圣的《元代大政治家耶律楚材》(《史苑》1983年第2辑)、阎崇年的《于谦与北京》(《学习与研究》1983年第11期)、《论明代保卫北京的民族英雄袁崇焕》(《北京史论文集》第1辑)、张跃铭的《论郭守敬的历史地位》(《辽宁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79年第2期)、《李自成在京史实考查》、(《学习与探索》1981年第6期)、黄真等人的《新世纪的晨钟——李大钊的初期革命活动》(《北疆》1983年第1期)、牟小东的《蔡元培先生在北京》(《学习与研究》1983年第1期)等。
北京志的编修工作,近年来也普遍展开。大多数区、县以及水利局、林业局等都设立了修志机构和地名办公室。平谷县把修志工作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先编写平谷县革命史,第二步修县志。1983年已出版了《平谷县革命史》。大兴县已撰写了《大兴县史志长编》和《纪要事年》。水利局编写了《北京水利志》等。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编纂的《今日北京》(燕山出版社,1986年)、北京市统计局组织编写的《欣欣向荣的北京》(1986年)为《北京志》的编修提供了丰富的资料。1984年北京市委决定组织编写《当代中国的北京》,对于《北京志》的编修工作,是极大的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