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史研究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当代中国社会科学手册》第518页(1535字)
建国以来,对晋国史的研究持续不断,但作为一个独立的课题进行研究,还是近几年的事。1980年山西师范大学筹建了晋国史研究室;为推动晋国史的研究,1982年《晋阳学刊》开辟了“晋国史研究专栏”。
目前己辑录了大量文献资料,并发表了三四十篇学术论文,研究讨论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关于晋作爰田的问题 公元前645年晋作爰田是先秦土地制度史上的一个传统论题。解放以后,发表的论着不少,一部分人认为它是一种生产关系的变革,另一部分人不承认它具有这种性质,提出了种种解释。近年来,关于爰田问题又掀起了一次讨论。林鹏连续发表了《晋作爰田考略》、《再论晋作爰田》两篇文章。认为晋所作爰田,就是取消公田,由八夫一井变为九夫一井,由服劳役变成交什一税。李孟存、常金仓写了《对〈晋作爰田考略〉的一辩》、《爰田与井田》,认为晋作爰田后引起一系列社会变化不符合晋国的历史实际,爰田就是为争取国人援助被俘国君而进行的赏田。张玉勤的《晋作爰田探讨》认为晋作爰田就是把卿大夫采邑中划出的诸侯公田赏给了国人。罗元贞的《晋国的爰田与州兵》认为“爰田”就是“怨田”而兼有“远田”之意,作爰田的目的是报仇雪耻,实际上是叫得到赏田的士到远郊去开荒。
关于唐叔虞封地及晋都屡迁问题 关于唐叔虞最初的封地,封建社会的学者们提出了五种说法——鄂(乡宁)、晋阳(太原)、平阳(临汾)、永安(霍县)和翼城。争论主要发生在晋阳(张友椿:《唐叔虞始封地的所在》,《晋阳学刊》1983年第2期)、翼城(李孟春、常金仓:《叔虞封地诸说正误辨析》,《晋阳学刊》1983年第4期)二说之间。在晋阳说与翼城说争论中又出现三种新说。马斗全的《唐叔虞封地在今永济考》认为晋阳在今山西永济虞乡;童书业的《春秋左传研究》认为晋国第一个都城在今夏县;邱文选的《晋国七都六迁始末》又认为叔虞的封地在今襄汾县的赵康古城。关于晋国历史上的迁都,邱文选认为从叔虞封唐到三家分晋,晋国都城依次由唐迁往晋阳、曲沃、绛、曲沃、故绛、新田。李孟存、常金仓认为晋国可靠都城有三个,即唐、绛和新田。(李孟春、常金仓:《叔虞封地诸说正误辨析》,《晋阳学刊》1983年第4期)。
关于晋国法制史 晋国是我国成文法孕育诞生的故乡。对晋国的法律制度和重要法典的研究还很不深入。陈力的《晋国成文法的形成试探》认为宗法制度较早地在晋国崩溃是真成文法产生的主要原因。王光荣的《晋国成文法简论》认为作爰田使晋国私有化程度不断加深,新兴地主阶级需要用立法来保护他们的私有财产,是晋国出现成文法的经济基础。李孟存、常金仓合写的《范宣子刑书探微》通过对晋国历史上若干案例的研究,论证了该刑书的法律思想特点。
关于晋国军事史 近年来有一些研究晋国军事问题的文章发表,其中杨英杰的《春秋晋国军制探讨》全面地分析了晋国的军事制度,颇有参考价值。
关于晋国上层政治人物“尚公”精神的研究 主要有应永深的《试论晋国政治的“尚公”特征》等文章,分析了晋国政治人物“尚公”精神形成的原因,概括了“尚公”精神的突出表现,论证了“尚公”精神在促进晋国强大中的积极作用。
此外,还对晋文公、魏文侯等几个重要人物进行了研究,史料的搜集和考订也有明显的成果,特别是晋国古迹遗址的发掘,为研究晋国史提供了直观可信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