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发掘与研究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当代中国社会科学手册》第556页(701字)

甘肃的考古工作30多年一直未曾中断,成果显着。仅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就发现1000多处,现已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228处。历年来,省考古队对陇东旧石器遗址、新石器仰韶文化及家窑文化遗址、秦汉长城、居延城障、黑山岩画、永靖炳灵寺、庆阳北石窟寺、肃南马蹄石窟等重要古迹进行了考古调查;对秦安大地湾仰韶遗址、齐家坪和武威皇娘娘台齐家遗址、武威磨嘴子和雷台汉墓、酒泉嘉峪关壁画墓等着名文化遗址和墓葬进行了考古发掘,出土彩陶、青铜器、汉简等文物数万件,发表简报、报告、论文600多篇。

在考古研究方面,较重要的成果是居延汉简研究。60年代,金少英就着有《汉简臆谈》。1976年以后,随着居延新简的大量发现,汉简研究队伍以省文物考古队为主迅速成长起来,发表论文50多篇,出版《汉简研究文集》(1984年),反映了汉简发掘、整理和研究的新水平。初师宾的《汉边塞守御器备考略》、徐乐的《居延汉简所见的边亭》、吴初骧的《汉代烽火制度探索》、薛英群的《汉代官文书考略》、马明达《居延汉简中的医疗制度》,在详尽占有材料的基础上,把历史事件、人物、制度等置于特定的历史环境,进行全面系统而有层次的考察,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有的论文,对一些完整和比较完整的简册作了单项研究,以“简”证史,“简”史互为参证,将简牍研究与史籍的校订结合起来。薛英群的《简牍、史实参证举例》、吴礽骧的《玉门关与玉门关侯》、初师宾的《居延汉简甲编释文校疑》、何双全的《居延汉简甲乙编释文质疑》等,在这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