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当代中国社会科学手册》第553页(1580字)

对哲学的研究,学术界一直比较重视。“文革”前,对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进行阐述和解说,探讨了哲学原理的某些基本理论问题,发表几十篇论文,出版了一些通俗读物,如李洪林的《论自由》(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年),《辩证唯物主义学习方法的几个问题》(人民出版社,1958年),傅原的《哲学问题解答》(1958年);也有一些学术性较强的论着,如郑文的《王充哲学初探》(人民美术出版社,1958年),赵俪生的《论哲学遗产具体意义与抽象意义的区分》(《光明日报》1957年3月20日),喻博文的《王符的哲学思想》(《甘肃师大学报》1964年第1期)等。50年代,洪毅然、高尔太参与了全国美学大讨论。对于美的本质、美学研究对象等都作了论述。高尔太的《论美》(《新建设》1957年第3期)认为,“美是主观的”,“美是观念”,这篇论文是主观美的代表作之一。洪毅然的文章结集为《美学论辩》,1958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1978年以后,在哲学领域的各分支学科和新兴学科方面发表文章500多篇,论着及教材20多部。在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中,理论工作者发表文章数十篇。林径一主编的《实事求是的光辉典范》(1982年),省哲学学会编的《学习毛泽东哲学思想文选》(1983年)等,从不同方面阐述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进一步论证了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本质特征和灵魂所在。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自然辩证法、中国哲学史、美学等分支学科的研究方面,也不同程度地取得了成绩。尚乐林《思维内反馈刍议》(《哲学研究》1984年第11期),提出思维具有内、外反馈两种调节功能,探讨了人脑信息与机器信息的区别和联系,提出思维内反馈功能可以赋与机器系统,展望了人工智能研究的前景和社会信息化前景。

在自然辩证法方面,发表论文120多篇。其中,马名驹、林立、先树的论文《现代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关系的层次进化》(《中国社会科学》1982年第2期),总结了现代科学理论发展的一般模式,指出基本概念和基本关系是构成科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知识单元,决定着理论的结构和功能,它是在经验的启示下进行创造性思维的结果。这篇论文获全国自然辩证法优秀论文奖,并译成英文发表。

中国哲学史研究,有论文70多篇,学术专着3部。刘文英的两部专着《中国古代时空观念的产生和发展》、《中国古代意识观念的产生和发展》(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1985年),均属有关专题的系统考察和研究。其中关于中国古代时空观念和意识观念的起源、时空概念和意识概念的演变以及关于梦的探索、关于人工智能的猜测等问题都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方孝博的《墨经中的数学和物理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把文字考证同现代科学的分析结合起来,不但在中国科学史上具有重要价值,也是研究中国古代哲学的一项重要成果,是这方面的第一部学术专着。尚乐林、穆纪光等集体编写的《甘肃历代哲学家》(将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以评传形式、介绍了甘肃历代11位哲学家和思想家的生平、思想及其在哲学史上的地位,对甘肃文化思想史的研究有一定贡献。

美学研究方面,洪毅然的《大众美学》(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新美学纲要》(青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高尔太的《论美》(1982年)等,都引起美学界的注目。

当代外国哲学和外国哲学史研究起步较晚。近几年,发表论文50多篇,其中袁义江对萨特及其存在主义的翻译与研究,张学军对布鲁诺、黑格尔的研究,成果较突出,发表了多篇论文。

上一篇:文学 下一篇:历史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