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发掘与研究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当代中国社会科学手册》第644页(811字)
建国以来,我省有过多次重大的考古发现,给考古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材料。1958年6月,在曲江县马坝镇狮子山石灰岩洞穴中,发掘出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考究证实是距今二、三十万年我国早期古人化石“马坝人”和动物化石,这是在华南地区第一次发现的远古人类化石,显示远在更新世中期的末期或晚期之初,我国不仅在华北,而且在华南地区已有原始人类生活。1960年4月,在灵山县(现归广西壮族自治区管辖)发现一批分别属于旧石器时代中、晚期、新石器时代初期的人类化石和动物化石以及人类活动的遗迹,这对研究广东地区石器时代的文化发展,价值重大。在研究第四纪地质构造的变化、第四纪地貌的发育过程等方面,也提供了非常珍贵的资料。
60-70年代,在英德、韶关市郊、始兴、广宁等县分别发掘和清理了战国、汉、晋、南朝、唐代等墓葬和殉葬遗物。50年代至60年代初,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在广州市郊先后清理发掘了660多座古墓葬,其中汉墓的数量最多,发掘的遗物也最丰富。黎金的《广州的两汉墓葬》对这些墓葬作了概括叙述。广州文物管理委员会和广州市博物馆编的《广州汉墓》(文物出版社,1980年)一书是一本比较全面和有一定参考价值的发掘报告,它收入了400多座汉墓资料,对华南地区汉代墓葬的考古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1983年10月,在广州市区象岗山发掘出西汉初期第二代南越王墓,这是解放以来广州地区考古史上的重大发现,在全国汉墓考古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这座汉墓的发现对研究广州地区乃至岭南地区秦汉时期的经济开发、文化发展、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的融汇、汉越民族的融合等都提供了大量的实物资料。
在研究广东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方面,广东博物馆曾发表过多篇有价值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