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新编内科临床诊疗手册》第47页(3644字)
【释义】:
细菌性痢疾(bacillary dysentery)又称菌痢。由志贺菌属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临床表现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黏液脓血便,可伴有发热及全身毒血症状,严重者可有感染性休克和中毒性脑病。
【诊断】:
1.流行病学 多见于夏秋季,有与菌痢患者接触史或不洁食物史。
2.临床表现
(1)急性典型菌痢 起病急,畏寒、发热,继之腹痛、腹泻和里急后重,脓血便,左下腹压痛。
(2)重型 急起发热,肠道症状严重,并出现严重腹胀及中毒性肠麻痹,周围循环衰竭。
(3)轻型 全身毒血症症状和肠道症状均较轻。
(4)中毒型 以2~7岁儿童多见。起病急骤,病势凶险。主要临床表现为严重毒血症、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肠道症状轻甚至开始无腹痛及腹泻症状。肛拭子或灌肠检查粪便发现白细胞和红细胞有助诊断。
1)休克型 以感染性休克为主要表现。面色苍白,皮肤花斑,四肢厥冷及发绀,脉细弱甚至触不到,少尿、尿闭等。
2)脑型 以惊厥、昏迷、呼吸衰竭为主要表现。由于脑血管痉挛引起脑缺血、缺氧、脑水肿及颅内高压及脑疝。表现为烦躁不安、嗜睡、抽搐、昏迷、瞳孔变化。
3)混合型 为最严重型,兼有上述两型的表现。
(5)慢性菌痢 急性菌痢病程迁延超过2个月病情未愈者,表现为慢性迁延型、急性发作型和隐匿型。目前少见。长期反复出现的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伴有乏力、营养不良及贫血等。
3.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血象 急性病例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有中等度升高,慢性患者可轻度贫血。
2)粪便 肉眼可见脓血,典型病例镜检可见大量脓细胞,并有巨噬细胞。
3)荧光抗体染色。
(2)乙状结肠镜或纤维结肠镜检查 适用于慢性病例。
(3)X线钡剂灌肠 适用于慢性患者,可见结肠痉挛,动力改变,袋形消失,肠腔狭窄,肠黏膜增厚等变化。
(4)志贺菌核酸的检测 用基因探针或PCR法检测,能检出抗生素治疗患者标本中死亡的志贺菌DNA,尤其适用于细菌培养阴性的患者。
4.鉴别诊断 急性菌痢须与急性阿米巴痢疾、细菌性胃肠型食物中毒及其他病原菌引起的急性肠道感染相鉴别。慢性菌痢与结肠和直肠肿瘤、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性及慢性血吸虫病相鉴别。中毒型菌痢与其他感染性休克、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脑型疟疾相鉴别。
【治疗】:
1.急性菌痢
(1)一般治疗 以流质或半流质为宜,忌食多渣多油或有刺激性食物。
(2)对症治疗 高热用退热药物及药物降温,腹痛时用解痉药物,毒血症严重者酌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3)病原治疗 自广泛应用抗菌药物以来,志贺菌属耐药不断增加且可呈多重耐药,故用药时应参考当前菌株对药物敏感情况选择用药。
1)喹诺酮类 对耐药菌株有较好的疗效。口服后完全吸收,是目前治疗菌痢较理想药物。
a.诺氟沙星(norfloxacin) 商品名为氟哌酸,成人每次0.2~0.4g,每日4次口服,小儿每日20~40mg/kg,分3~4次服,疗程5~7d。
b.氧氟沙星(ofloxaxin) 又称为氟嗪酸,成人每次0.2g,每日3次口服,小儿每日20~40mg/kg,分3~4次服,疗程5~7d。如病情重不能口服者,可静脉滴注氧氟沙星或环丙沙星。环丙沙星0.2~0.4g,静脉滴注,一日2次,病情明显好转后可改为口服。
2)复方磺胺甲噁唑(SMZ-TMP) 成人每次2片,每日2次,儿童酌减。
3)其他 可用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等。阿奇霉素对耐药痢疾杆菌有作用。
凡敏感菌株于服药后1~2d热退,3~4d里急后重消失,5d泻止。疗程不足不能停药,以防演变成慢性菌痢。疗程结束后需停药3d,连续3次大便S-S培养,若均阴性方可称痊愈,才能解除隔离。
2.慢性菌痢 采用综合性抢救措施,抗感染,注意全身性营养与锻炼,积极治疗并存的慢性疾病。
(1)全身性治疗 注意饮食,宜予少渣易消化食物,注意生活规律,加强锻炼。
(2)病原治疗 根据病原及其药物敏感试验,合理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抗菌药物可联合应用两种不同的药物,疗程适当延长,并应重复1~3个疗程。
药物灌肠治疗,可用0.3%黄连素或5%大蒜液或0.5%卡那霉素,每次100~200ml,每晚1次,10~14d为一疗程。灌肠液内可加氢化可的松25mg纳肛。
(3)对症治疗 肠功能紊乱可用镇静剂、解痉药物。如有肠道菌群失调,可应用微生态制剂。
3.中毒性菌痢
(1)一般治疗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护理工作,尽量减少并发症。
(2)病原治疗 应用有效抗菌药物静脉滴注。环丙沙星0.2~0.4g/d,分2次静脉滴注或氧氟沙星每日20~40mg/kg,待病情明显好转后改用口服,疗程5~7d。
(3)对症治疗 镇静、降温。
(4)休克型 应积极抗休克治疗。
1)扩充血容量及纠正酸中毒 快速静脉滴入低分子右旋糖酐,儿童10~15ml/kg,成人500ml及葡萄糖盐水,待休克好转则继续静脉输液维持,补液量视病情及尿量而定。碱性药物每次用5%碳酸氢钠5ml/kg或11.2%乳酸钠3ml/kg纠正酸中毒。
2)血管活性药物 在扩充血容量的基础上应用,血管扩张剂山莨菪碱,儿童每次1~2mg/kg静脉输入,成人每次10~30mg,每5~15分钟1次,待面色红润,四肢转暖及血压回升可停用,如血压仍不回升则用升压药多巴胺及阿拉明。
3)肾上腺皮质激素 如氢化可的松,儿童每日5~10mg/kg,成人每日200~300mg,或相应剂量地塞米松,一般用3~5d。
4)注意保护重要脏器功能 有心力衰竭者可用毛花苷C(西地兰)。
(5)脑型 防治脑水肿及呼吸衰竭。
1)防治脑水肿 应用脱水剂20%甘露醇,每次1~2g/kg,快速静脉推入,以后视病情6~8h重复使用,及时应用血管扩张剂以改善脑血管痉挛。肾上腺皮质激素地塞米松6~8h重复使用。及时应用血管扩张剂以改善血管痉挛,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应考虑应用。
2)防治呼吸衰竭 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用呼吸兴奋剂,必要时气管切开及应用人工呼吸机。
3)降温、给氧 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伴有反复惊厥者可给予亚冬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