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新编儿科临床诊疗手册》第80页(2136字)

昏迷是维持正常意识状态的脑干网状结构(自延髓、脑桥、中脑和下丘脑至丘脑相连接的网状核)和大脑皮质的代谢活动因疾病发展到危重阶段而被高度抑制引起意识完全丧失的一种临床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直接或间接受损害的结果。

【病因】

1.颅内感染性疾病

(1)各种脑炎、脑膜炎。

(2)颅内脓肿 患儿常有化脓性病灶,如中耳炎、乳突炎、胸腔感染和颅脑损伤感染等。

(3)脑寄生虫病 如脑囊虫病、恶性疟疾。

2.颅外感染性疾病

(1)中毒性脑病 多伴随于败血症、肺炎、中毒性菌痢等。

(2)传染后脑炎或接种后脑炎 前者常见于流行性腮腺炎、麻疹、百日咳等。后者发生在疫苗接种后。

(3)瑞氏综合征 常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伴有高热,累及神经系统及肝肾等。

3.颅内非感染性疾病

(1)产伤或颅脑外伤。

(2)脑血管意外 如脑血管畸形出血、晚期维生素K缺乏症、脑梗死等。

(3)脑肿瘤。

(4)癫痫持续状态。

(5)核黄疸。

(6)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4.颅外非感染性疾病

(1)中毒和意外事故 如一氧化碳中毒、有机磷中毒、食物中毒、霉甘蔗中毒、药物中毒、触电、溺水等。

(2)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 如糖尿病昏迷、低血糖、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等。

(3)其他系统疾病 如肝昏迷、肾性脑病、肺源性脑病、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等。

(4)其他 如中暑、过敏性休克等。

【诊断】

1.临床表现 根据昏迷的程度,分为深浅两种。浅昏迷表现为患儿意识丧失,强刺激不能使之清醒;但某些反射(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吞咽反射、咳嗽反射等),若非脑部病变局灶症状或药物影响,可正常或迟钝,且常伴谵妄或四肢舞动。由于大脑皮质受抑制,皮质下中枢处于释放状态,出现四肢肌肉张力增强、反射亢进等现象。深昏迷的患儿,对多种刺激均失去正常反应,各种反射消失,四肢松弛,无自主运动。

(1)急性感染性疾病 最常见。除昏迷外,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起病多较急骤,以神经系不同症状为先驱,如烦躁不安、嗜睡、昏睡、谵语、惊厥等,有时出现喷射性呕吐、头痛、头晕等。体检可有意识障碍和脑膜刺激征。

(2)非感染性中枢神经系疾病 昏迷程度轻重和起病急缓不一,多不伴体温升高。昏迷也常伴有脑膜刺激征或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呕吐、共济失调、惊厥、肢体运动功能障碍。

(3)中枢神经系统中毒或意外 毒物可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引起大脑皮质过度抑制,也可引起细胞内窒息而使大脑皮层发生功能障碍。铅中毒可致中毒性脑病;有机磷农药中毒则主要是由于抑制了胆碱酯酶的活性使乙酰胆碱在体内积聚造成中枢神经系统等的抑制。意外事故如触电、溺水、颅脑外伤等可直接损害脑神经组织,引起昏迷。

(4)内分泌和代谢障碍性疾病 可因体内异常代谢产物,水、电解质和酸碱度失衡以致中枢神经组织受损。除有呕吐、惊厥、昏迷等症状外,多不伴脑膜刺激征,但有原发病的症状。

2.辅助检查

(1)血、尿、粪常规检查及代谢病筛查 血液生化检查如糖、电解质、血氨、尿素氮、血气等;检查血药浓度、肝功能及进行胃内容药物分析等。

(2)头颅CT、MRI检查。

(3)脑脊液检查 有显着颅压增高症者需极慎重,先做CT等无创检查为好。必须进行脑脊液检查时应先以甘露醇脱水。

(4)脑电图 长程监测以及时确定有无脑死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