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疹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新编儿科临床诊疗手册》第91页(3466字)
皮疹按其形态大致可分为斑丘疹、疱疹及紫癜,严密观察其出现的时间、分布部位、形态大小、色泽及有无瘙痒、脱屑及伴发症状等,有助于其原发疾病的诊断。
【病因】
(1)传染性疾病 如麻疹、风疹、幼儿急疹、水痘、猩红热、伤寒、副伤寒、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2)感染性疾病 上呼吸道感染、败血症、菌血症、单纯疱疹、脓疱病。
(3)变态反应性疾病 荨麻疹、婴儿湿疹、药物疹、接触性皮炎、血清病、输血反应、结节性红斑。
(4)结缔组织病 风湿、类风湿、变应性亚败血症、过敏性紫癜、红斑狼疮、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
(5)血液病 白血病、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功能缺陷、毛细血管疾病、凝血因子缺乏、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
(6)其他 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诊断】
1.临床表现
(1)病史 传染性疾病引起的皮疹有疾病的季节性、接触史、发疹的过程、部位与发热的关系各具特点;药物疹必有药物接触史;变态反应性皮疹多发于过敏性体质的儿童。
(2)症状与体征
1)传染病引起的皮疹多伴有发热、烦躁不安、食欲减退等中毒症状,查体多有咽部充血,皮疹各具特点。
2)药物疹常伴有原发疾病的症状和体征,多数因感染性疾病用抗生素和退热镇痛药所引起,多为斑丘疹,四肢多于躯干,停药后皮疹消退。
3)感染性疾病、变态反应性疾病、结缔组织病、血液病引起的皮疹,均具有原发疾病的临床特征,诊断不难。
4)皮疹特点
a.斑丘疹 斑疹是真皮内血管扩张而使局部皮肤呈红色,不高出皮面,压之褪色,呈点或片状皮疹。丘疹可由于表皮或真皮浅层内局灶性水肿、炎性浸润或异物沉积或由于毛囊角化、发炎而形成。丘疹突出于皮肤表面,大小不等,可融合成片。斑丘疹指斑疹和丘疹的特点同时存在。
(a)出疹性急性传染病 麻疹、风疹、幼儿急疹、肠道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多见斑丘疹,大小不等,可融合,疹间可见正常皮肤,分布于颜面、躯干、四肢。从发病年龄、季节、流行病史、出疹顺序、皮疹分布及其伴随症状,可助诊断;猩红热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感染和败血症,多见细小致密的斑丘疹,稍突出于皮肤表面,皮疹之间少见正常皮肤。全身表皮充血,口周苍白圈,腋下、腹股沟见充血线纹。
(b)药疹 形态多种多样,常见斑丘疹或猩红热样皮疹,皮疹可融合。四肢多于躯干。应结合使用药物的品种、药量和出疹时间,以助诊断。偶可见渗出性多形红斑,起病迅猛,全身症状严重,同时可见眼、口、鼻等黏膜的充血、出血、渗出和结痂,应与严重败血症或泛发性婴儿湿疹相鉴别。
(c)婴儿湿疹 皮疹形态多样,可见斑疹、斑丘疹,常伴有渗出或脱屑。皮疹可局限于面颊部、颈、腋下、腹股沟,或泛发全身,病程迁延,易反复加重。
(d)荨麻疹 多急速出现,亦可较快消退或反复发生。皮疹大小不等,或融合成片,明显突出皮肤,可充血,有时反较苍白。同时可伴血管神经性水肿,如口唇、耳郭、眼睑的显着水肿变厚,以致不能睁眼、开口,并自觉麻木。
(e)丘疹样荨麻疹 常见于病因不明的过敏,似与蚊、蚤等虫咬伤或肠寄生虫过敏有关。皮疹反复出现,迁延较久,分布在四肢或躯干,同时期可见斑疹、丘疹及疱疹样丘疹,但较硬,不易破裂。
(f)郎格罕组织细胞增生症X 皮疹呈出血性或暗黄色丘疹,躯干分布多于四肢,常反复出现,迁延较久。其顶峰可结痂脱落而出现小瘢痕。
(g)川畸病 可见多形红斑皮疹,多见于躯干,尚有其他皮肤变化。
b.疱疹 可分为水疱和脓疱,最终结痂、脱痂。
(a)病毒性传染病 水痘,限于表皮,躯干多,四肢少,亦可见于发际,常见丘疹、水疱与痂盖同时存在;带状疱疹常聚集成带状,多见于一侧的胸、腹部或面部,延着神经蔓延,有痛感;单纯疱疹常发生在上、下唇及口周,有2~10个左右的小疱疹在一起,可相互融合,有灼热及痒感,结痂后脱落,无瘢痕;疱疹性湿疹,此类患者可在湿疹部位分批出现疱疹,也可出现全身性泛发的疱疹,病情严重。
(b)化脓性感染 脓疱病,是极常见的皮肤细菌感染,多见于蚊、蚤等咬伤后,因瘙痒抓破而受感染。初起呈斑丘疹状,亦可见水疱,最终结痂;新生儿天疱疮:由于细菌感染,尤多见于葡萄球菌或链球菌等感染,可急骤发生较大、较多的水疱,有时成为脓疱,甚表浅,易穿破,颇似烫伤,常伴败血中毒症状。
(c)变态反应性疾病 丘疹样荨麻疹、药疹及渗出性多形红斑等,均可出现疱疹。
c.紫癜 为皮肤或黏膜的毛细血管中血液渗出而瘀积于组织内的表现。皮肤表面先有鲜红色的斑点,形状大小不一,指压不褪色,以后变紫而转青,最后变成棕黄色而消失。
(a)血小板数量减少或质量异常 皮内出现点状出血,大小较一致,可分布全身,常合并黏膜(鼻、口腔、消化道)出血,结合既往易出血倾向,应多考虑特发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功能不全性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各型急性红白血病和白血病。
(b)毛细血管壁渗透性增加 坏血病(维生素C缺乏症),在皮内形成出血斑点,可分布全身,以膝、踝等较为多见,亦可见于牙龈、眼睑结膜或关节腔出血;新生儿或小婴儿败血症,此时毛细血管组织发育尚未完善,若遇感染中毒易使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加,部分出血点可能有细菌栓塞;过敏性紫癜,皮疹呈丘疹样,又伴出血,大小不等,主要分布在四肢,常呈对称性,躯干几乎无;其他如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尿毒症等。
(c)菌血症或败血症 由于感染中毒使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加,同时在微血管内出现细菌栓塞,故出血点中央尚可见小白点。或因感染中毒性休克出现异常凝血状态,呈淤泥状沉滞现象而造成微血管栓塞及出血。由于休克有大量纤维蛋白溶酶产生,使纤维蛋白溶解、液化而出血。此时出血性皮疹形态不一,大小不同,极易融合,或稍突出于表皮,可分布全身,而四肢往往较多,患儿多伴有严重感染中毒的体征(如高热、休克、惊厥、昏迷等)。常见疾病如流行性脑膜炎球菌脑膜炎或败血症、溶血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脓毒败血症、猩红热、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粟粒型结核等。
2.辅助检查
(1)血培养以排除败血症,相关病毒抗体的检测,有助于病毒感染的诊断。
(2)免疫球蛋白(IgG,IgA,IgM,IgE)、补体(C3,C4,CH50)、循环免疫复合物、抗核抗体、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等检测有助于结缔组织病及变态反应性疾病的诊断。
(3)血常规、骨髓穿刺、血小板功能检测等有助于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如白血病、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功能缺陷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