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新编儿科临床诊疗手册》第190页(1014字)

【释义】:

猩红热是由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后脱屑。少数患者病后可出现变态反应性心、肾、关节并发症。

【诊断】:

1.临床表现

(1)症状

1)发热、咽痛。

2)皮疹 大多数患者于发热第2日出现皮疹。

3)变态反应并发症,多发生在病程2~3周。表现为风湿热和急性肾小球肾炎。

(2)体征

1)咽部充血、扁桃体红肿,表面可有少许白色渗出物。

2)皮疹特点为弥漫性细小密集猩红热的斑疹,压之褪色。可见环口苍白圈和帕氏线。皮疹消退时可有脱屑。

3)疾病初期可见草莓舌,2~3d后,舌苔剥脱变为杨梅舌。

2.辅助检查

(1)血象 白细胞总数增加,以中性粒细胞升高为主。

(2)细菌检查 咽拭及其他病灶分泌物培养可有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生长。

3.鉴别诊断 应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猩红热样皮疹、药疹和风疹等鉴别。

【治疗】:

1.病原治疗

(1)青霉素 一般用青霉素G每日2万~4万u/kg,连用7d。

(2)红霉素加头孢氨苄(或头孢拉定)联合治疗,主要用于青霉素禁忌者。红霉素每日20~40mg/kg,分次口服或静脉滴注;头孢氨苄每日30~100mg/kg,分次口服。

2.局部治疗 做好口腔清洁卫生与伤口局部处理。

3.并发症治疗 按有关的常规进行治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