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裂孔疝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新编儿科临床诊疗手册》第267页(1174字)
【释义】:
本病系指部分胃组织经膈食管裂孔进入胸腔的疾病,临床可有反复呕吐、吞咽困难、心前区疼痛、胃出血等症状,多见于肥胖小儿,导致该病的先天因素有膈肌食管裂孔发育缺陷使膈裂孔宽大,后天性因素有膈肌裂孔损伤及膈裂孔周围组织松弛,常使胃底向上疝出,诱发因素是腹腔压力增加。
【诊断】:
1.临床表现
(1)症状典型的病史 于出生后开始呕吐,呕吐多呈喷射状,部分患者在后期才有呕吐,并表现反复发作性呕吐。当食管有糜烂或溃疡时,患儿常诉吞咽困难,胸部或上腹部疼痛,病变较重者,呕吐物可带棕色或为咖啡液,有急性嵌顿症状时,表现突然剧烈的上腹痛,伴呕吐、吞咽困难或呕吐。
(2)临床分型
1)滑动性疝 此型为可复性,系贲门及其邻近的胃段进入膈上所致。临床最多见,常在平卧时出现,站立时消失,多伴反流性食管炎。
2)食管旁疝 较少见,因食管裂孔左前缘变薄缺损。部分胃底从该处疝入胸腔,腹膜同时被牵拉而形成完全性疝囊。本症很少有食管炎,很少发生嵌顿。
2.辅助检查
(1)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胃黏膜疝至膈上使食管下段黏膜变为多幕状排列,胃食管前庭上移即胃食管环(B环)上升形成食管下端狭窄切迹环;食管钡剂流至食管下端受阻呈现斜行透亮乙线;His角变钝;胃食管反流征象。
(2)内镜检查 只能提供旁证,表现贲门松弛宽大,齿状线上移2~3cm,齿状线胃侧黏膜显着红肿、充血,可有线状糜烂或浅表溃疡,常伴有胃液反流。患者恶心时可见团状般橘红色胃黏膜疝入食管内。
【治疗】:
无明显临床症状者,毋需特殊治疗。
1.非手术治疗
(1)除去发病诱因 避免腹压增高因素,进食不过饱,饭后不宜平卧,一岁以下乳儿置平卧位,喂较黏稠饮食以减少胃食管反流。
(2)药物治疗 促胃肠动力药:吗丁啉、甲氧氯普胺(胃复安)、西沙比利。抑制胃酸分泌药:H2受体阻滞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或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洛赛克)等。食管胃黏膜保护剂:思密达、硫糖铝等。
2.手术治疗 适用于巨大裂孔疝压迫心肺或者疝囊扭转、嵌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