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性免疫缺陷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新编儿科临床诊疗手册》第350页(1124字)
【释义】: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简称艾滋病。于1981年首例报道,病原体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可从受染者的血液,精液,唾液,泪液,子宫颈分泌液,脑脊液,母乳中分离发现。小儿AIDS多为母亲垂直传播,故多见于新生儿及婴幼儿,也可通过污染的血液、血制品或注射器而获得感染。发病的高危因素为静脉滥用药物(如注射海洛因毒品),同性恋者及性生活淫乱的父亲水平传播给母亲。
【诊断】:
1.临床表现
(1)潜伏期 为2~10年,多在生后6个月发病,最迟发病者为11岁。
(2)起病隐匿 常为小于胎龄儿或营养不良,全身淋巴结肿大,长期发热,反复腹泻,肝脾肿大。
(3)机会性感染 常见病原体为病毒,原虫,真菌及一些弱毒细菌,以卡氏肺囊虫肺炎为最常见。
(4)可合并肿瘤 如Kaposi肉瘤,但较少见。
(5)常合并神经系统损害 如智力减退、运动障碍等。
2.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血HIV-DNA(PCR法)或血HIV-IgM,IgG阳性。
2)血IgG,IgA及IgM增高。
3)T细胞免疫功能缺陷,Th减低,Th/Ts<1。
4)胸腺调理素水平低,α胸腺素水平高。
(2)影像学检查 合并神经系统损害者,CT检查可见脑萎缩及钙化灶。
【治疗】:
(1)IVIG和抗病毒药物联合应用 如叠氮胸腺嘧啶脱氧核苷(AZT)或干扰素。
(2)免疫调节药物 如白介素2、胸腺素等。
(3)防治感染 治疗卡氏肺囊虫感染可用SMZco或用戊脘脒。治疗慢性念珠菌病可用酮康唑,重症者选用两性霉素B。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可用无环鸟苷或丙氧鸟苷。
(4)治疗Kaposi肉瘤,可用长春新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