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室传导阻滞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新编儿科临床诊疗手册》第509页(1602字)

【释义】:

房室传导阻滞系指从心房通过房室结传导至心室的激动受阻。按受阻程度可分为Ⅰ,Ⅱ,Ⅲ度,Ⅰ度不能肯定有无心脏疾患,应结合临床考虑,Ⅱ,Ⅲ度多有心脏疾患。常见于风湿热、心肌炎、心肌病、心脏手术后、先天性心脏病、洋地黄中毒、低血钾及迷走神经功能亢进等。

【诊断】:

1.临床表现

Ⅰ度房室传导阻滞者一般无自觉症状,可有第一心音减弱。

Ⅱ度房室传导阻滞偶有心室漏搏者常无症状,漏搏较多者心率减慢时,可有头晕、胸闷、心悸,听诊有心音脱漏、心律不齐。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者心率慢,常有头晕、胸闷、乏力、活动后气促,每于急性感染及剧烈活动时可诱发急性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心力衰竭,甚至猝死。心率缓慢,而有规律,一般在40次/min以下。第一心音强弱不等,有大炮音,脉压大。

2.辅助检查 心电图显示:

(1)Ⅰ度房室传导阻滞 示P-R间期延长,超过各年龄正常最高值,婴儿>0.14s,学龄前儿>0.16s,学龄儿>0.18s。

(2)Ⅱ度房室传导阻滞 包括莫氏Ⅰ型(文氏型),莫氏Ⅱ型和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三种。莫氏Ⅰ型即随着每次心跳,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心室漏搏,以后恢复正常,但随之P-R间期又逐渐延长,如此反复。莫氏Ⅱ型即P-R间期固定,每隔一定数目P波后出现1次心室漏搏。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即房室传导比例≥3∶1,P-R间期固定,RR间期是PP间期的倍数,QRS波群正常或呈束支阻滞型。

(3)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即P波与QRS波群互不相关,P-P间与R-R间各有自己的固定节律,心房率快于心室率。P波为窦性。QRS及T波形态视心室自主节律点位置而异,在房室束分支以上者,QRS波群形态同窦性,在房室束分支以下者,QRS波群异常,时间>0.12s。

【治疗】:

1.Ⅰ度及莫氏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主要针对病因治疗。

2.莫氏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可口服或注射阿托品或异丙肾上腺素以改善房室传导,提高心室率。若发展成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或出现心功能不全症状时,即应用起搏器治疗。

3.先天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无症状且心率>55次/min不需治疗。植入永久性起搏器的指征为:

(1)发生阿-斯综合征或心力衰竭;

(2)心室率减慢,儿童<40次/min;

(3)运动耐受量过低,不能适应日常生活;

(4)阻滞部位在房室束内或分支以上;

(5)发生室性心律失常。

4.后天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1)严重心肌炎引起者应使用皮质激素治疗,如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导致阿-斯综合征,药物治疗疗效不佳时,应及时装临时心脏起搏器,直至炎症被控制,阻滞减轻或消失后停用。

(2)手术纠正先天性心脏病后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如临时心脏起搏4周后,仍未恢复者,可考虑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