髂前上嵴穿刺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新编儿科临床诊疗手册》第635页(868字)

【适应证】

用于2岁以上小儿,临床最为常用。

【操作方法】

(1)患儿仰卧,腹胀者可侧卧,助手帮助固定下肢。

(2)术者站于患儿左侧,选择髂前上嵴嵴后1~2cm处为穿刺点。

(3)局部皮肤常规消毒,铺洞巾。2%利多卡因或1%普鲁卡因局麻注药皮内、皮下至骨膜。将骨髓穿刺针的长度调整装置固定于离针尖1.5cm处。

(4)左手拇指、示指将髂嵴两旁皮肤绷紧并固定。右手持骨穿针与髂嵴垂直或沿患儿身体矢面与髂嵴呈45。角处施适当压力并旋转刺入,进入骨皮质后有阻力消失感,而穿刺针呈直立状,摇动亦不倒。

(5)拔去针芯,用消毒注射器抽吸骨髓液0.2~0.5ml(如作细胞计数或培养可抽吸1.5m1),抽出液中有脂肪小滴,可确诊为骨髓液。若抽吸不出,可放回针芯,再刺入或后退少些(约1~2mm)后抽吸,直至抽取出骨髓液。

(6)取得骨髓液后,连注射器带穿刺针一起拔出,盖以消毒纱布压迫1~2min。同时由助手迅速作涂片,以免凝固。

【注意事项】

(1)试吸骨髓后,进针、退针一定要放入针芯,避免针内塞入组织或小碎骨。

(2)除骨髓培养等特殊需要外,取骨髓液不宜过多,以免骨髓稀释,影响检查结果。

(3)拔针时连同针头一起拔,将骨髓液注至准备好的脱脂干净玻片上,千万不要再加负压,继续吸针,以免进入空气将骨髓液贴在针管壁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