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国古瓷引鉴

黑瓷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地质出版社《中国古瓷引鉴》第45页(1392字)

黑瓷从东汉末年浙江德清窑创烧以来,尽管数量不多,但各朝各代都有所烧制,宋、金、元时发展到鼎盛阶段。这时的黑釉最杰出的是高温结晶釉、黑釉褐花及黑釉凸白线等品种。主要器型是盏、罐、瓶等。宋代最着名的生产黑釉瓷的窑场是建阳窑、吉州窑和鹤壁等窑。

1.建阳窑

也叫建窑,窑址在福建省建阳县水吉镇,以生产毫盏着称于天下。所谓盏,是敞口、直腹、小圈足的茶碗。兔毫盏是指在黑色釉面中显露出银白色、红褐色或铁锈色的细长条纹。由于宋人从宫廷到民间风行斗茶,以茶色、泡沫形状及留在茶盏上水痕的先后定胜负,而黑色釉最容易显示出这些,所以黑色茶盏得到极大的发展,而以兔毫盏最被宫廷赏识。上海博物馆收藏了一件兔毫盏,底足刻有“进盏”二字,说明此是供御之器。

建阳窑黑釉瓷的胎子厚重、坚致,呈深灰色,施釉厚而光润,垂流不到底,兔毫条纹向外放射,别具风韵。另外,传世品中还有一种油滴盏,即黑色釉面中显露出银白色圆珠,一滴滴的像在水面上不断晕散扩大的油滴。从胎色、重量、旋削方法上看应是建阳窑所生产的,但窑址中至今不见报道出土过这类标本。河北、山西部分窑也生产油滴类器物,但油滴很小、很规矩,油滴光泽也很强,没有在水中晕散的感觉。据分析,兔毫、油滴等纹饰是由于富含铁分的釉在适当的温度下析出兔毛状、圆珠状的晶体而形成的。

2.吉州窑

窑址在江西省吉安市永和镇,因此也有称永和窑的。

唐代始烧青瓷,北宋烧青白瓷,南宋时创烧玳瑁斑、鹧鸪斑、剪纸贴花、木叶纹等黑釉瓷器,独树一枝。它们的特点如下:①玳瑁斑,即在黑釉上涂洒一块块黄褐色斑片,类似海龟背壳的花纹,为一次高温烧成的;②鹧鸪斑,则因纹饰和鹧鸪鸟胸前羽毛相似而得名,类似兔毫或油滴,圆点周边有细条状丝缕,丝缕除了白色外,也有蓝色窑变,非常美丽;③剪纸贴花,为南宋吉州窑常见的装饰品种。其做法是在上过釉的坯体上敷以剪纸纹样,再次施釉后揭去剪纸,显出纹样,常见纹饰有折枝梅、团梅、飞凤等,还有“长命富贵”、“金玉满堂”等吉语文字,具有浓厚的地方民间特色(河北井径窑工匠在唐代已经使用过这一装饰手法);④木叶纹,是南宋吉州窑独有的装饰方法之一,工艺和剪纸贴花有相同之处,其方法是将经过特殊处理的树叶蘸浅色釉贴在施过黑釉的胎体上入窑烧成的;⑤黑釉剔花,即在施过釉的胎体上剔出纹饰,如江西省博物馆收藏的一件吉州窑窑址出土的折枝梅黑釉梅瓶。此外还有一种黑釉淋黄彩的品种,没有固定纹饰,随意性强,非常潇洒。

吉州窑黑釉瓷以碗、盏为多,一般是直口,深腹,挖足外壁高内壁浅,露米黄色胎,胎质略显粗松。

3.鹤壁窑

窑址在河南省鹤壁市。鹤壁窑宋代黑釉产品中,以凸白装饰最为独特,即在胎体上堆出很细的白色竖线,其余地方施黑釉,黑白分明,很有乡土气息。器物多做成双耳罐。其他窑中很少有这种竖凸线的双耳罐。

上一篇:青白瓷 下一篇:中国古瓷引鉴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