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探数据库标准化设计

出处:按学科分类—天文学、地球科学 地质出版社《地质灾害勘查地球物理技术手册》第108页(1620字)

物探成果或以图形文件的形式存储,或以数据文件形式存储通过空间分析转为图形文件。物探测量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为原始数据文件,经处理、反演后的信息仍以数据文件的形式存储。将物探数据以表的形式存储于关系型数据库中,与其相关的测点、测线信息及说明性信息一起构成了物探数据库的核心内容。依据测点位置信息可生成系统的点图层,依据测线定位信息也生成系统的线图层。随着物探数据处理技术、反演技术的发展以及对研究区地质情况认知程度的提高,同一物探数据的处理成果和地质解释亦可能有所不同,因而物探数据应尽可能存储原始测量数量,可由系统提供丰富的处理功能,或通过接口由外部程序进行处理,处理结果返回系统中。物探数据库中各数据项的标准化设计是地质灾害勘查地球物理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9.2.4.1 地球物理勘查测点、测线命名规则

某一地质灾害研究区所实施的物探测量的空间信息、测量数据、解释成果是地质灾害勘查地球物理信息管理系统所管理的主要内容。为便于信息的管理和数据查询,对地质灾害研究区内的物探测点、测线进行统一命名,并统一坐标定位方向。

测点:YYYYMDXXX

测线:YYYYMLXXX

其中:YYYY前两位为省代码,后两位为测区代码。省代码可参照相关规范、测区代码可由用户自行规定,基本原则为能反映测区位置名称汉语拼音的首字母。X为测量顺序号。

9.2.4.2 物探数据库中与测量相关的属性数据的编码方案

物探数据库中与测量相关的基本信息数据项的编码由大类码、中类码、小类码和顺序项编码四部分组成。大类码取能反映物探方法含义的英文的前两个字母为代码,具一定可读性。如重力为GR。中类码和小类码各取A-Z一位字母顺序编排,最后两位为顺序码,数量较多,取AA-ZZ顺序编排。层次结构如图9-2所示。

图9-2 物探方法数据项编码方案

9.2.4.3 物探成果数据的记录格式

地质灾害勘查地球物理信息管理系统侧重的是物探信息的管理、维护及分析、解释。物探数据库中记录的为由测量的原始数据经过处理、反演后得到的成果数据及原始数据。为保证系统能接纳、处理、分析不同格式的物探成果数据及原始数据,针对物探工作点式、线式、面积测量方式下产生的一维、二维、三维数据体定义统一的数据记录格式。

【参考文献】:

黄杏元,劲松,汤勤等.2001.地理信息系统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黄伟,李大心,唐庆兵,刘志军2002.基于GIS技术的工程物探数据管理与处理解释系统,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4(2),140~145

秦其明,曹五丰,陈杉等.2001.Arcview地理信息系统实用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吴信才.2002.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方法.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周风林,洪立波等.1998.地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张永波、张礼中,周小元,梁国玲.2001.地质灾害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北京:地质出版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