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外髁骨折
书籍:骨科急诊手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骨科急诊手册》第85页(963字)
肱骨外髁骨折多见于儿童,仅次于肱骨髁上骨折,好发于10岁以下儿童,尤以5~6岁多见。
(一)病因及分类
肱骨外髁骨折多系间接暴力所致。如跌倒时肘关节外展位受伤,则骨折远端常向外侧移位,伸肌收缩可使骨折块进一步移位及发生旋转,有时可达180°的翻转移位。肱骨外髁骨折按骨折移位程度可分为4度:
Ⅰ度:外髁骨折后无移位。
Ⅱ度:骨折块向外后移位,但不旋转。
Ⅲ度:骨折块向外侧同时向后下翻转。
Ⅳ度:骨折伴尺桡骨近端向后外侧脱位,但骨折块保留在桡骨头上面不旋转。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
肘外侧明显肿胀,肘关节呈半伸直位,外髁处有明显压痛,并常可触及骨折块的活动及骨擦音,肘后三角关系亦有改变。X线检查可以明确移位情况。在儿童期,X线片仅是外髁的骨化中心移位,不易判断,可与健侧片比较。
(三)治疗
肱骨外髁骨折属于肘关节内骨折。在小儿,外髁是构成肱骨下端生长的重要解剖部位,因而获得解剖复位是治疗的基本要求。
Ⅰ度骨折可用上肢石膏托固定肘关节于90°屈曲位,4周后拆除石膏练习活动。Ⅱ度骨折宜先予以手法复位,不能牵引以防发生骨块翻转。Ⅲ度骨折块翻转移位,先将骨折块推向肘后,再按压骨折块上方使之消除旋转,然后再向肘关节间隙按压,使骨折块的骨折面与近侧骨折面对合。
对Ⅳ度骨折及手法失败者可行手术。要求术中骨块对位准确,再用克氏针两根交叉固定,术后屈肘90°位石膏托固定,3周后拔除钢针,练习活动。应注意的是,术中勿将骨折块相连的伸肌腱切断,否则会使骨折块游离,血运断绝而造成缺血性坏死,甚至骨折块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