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法学百科全书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行政诉讼法学司法鉴定学刑事侦查学》第6页(728字)

公安机关在办理爆炸案件过程中,依照法律进行的专门调查工作和有关的强制性措施。爆炸案件,是指我国现行《刑法》第114条所规定的爆炸罪,即故意用爆炸的方法,杀伤不特定多数人的性命、健康或者破坏公私财产,危害公共安全的案件。同其他刑事案件相比,爆炸案件的特点是:犯罪人具有使用爆炸物品的知识和取得爆炸物品的条件;作案前有较长时间的预谋准备阶段;现场易遭破坏,但有爆炸残留物可供提取和检验;案件发现及时。爆炸案件的侦查要点是:①仔细勘验爆炸现场,搜集残留物品。勘验人员应运用科学知识和实践经验,采取多种方法,对现场进行认真、细致、全面的勘验、筛选、拼接、搜集和采取爆炸残留物,为分析案情,确定侦查方向提供线索和物质依据。通过勘验,查明爆炸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爆炸物品的种类和当量、引爆物种类和引爆方式等,确定爆炸性质。②认真搞好现场调查访问,了解发案的详细情况。应重点访问爆炸的发现人、报告人、目击者、受伤人及死者家属和周围群众,详细了解爆炸发生的经过及爆炸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现象,爆炸前后现场物品和人员位置的变动、变化情况,了解事主和死伤人的个人表现及社会关系等情况。③排查因果关系,发现重点嫌疑对象。如果被炸地点是私人住宅,则作案人与被害人之间往往有着利害冲突,可围绕被害人与犯罪分子相互之间的关系排查线索。④开展物证调查,确定犯罪分子。爆炸案件现场大多留有各种爆炸残留物,有时还可发现死于爆炸的或已逃离的犯罪分子遗留在爆炸现场的随身物品残片。对这些重要物证加以修整复原和鉴定,可以发现和认定犯罪分子。⑤采取侦查手段和措施,获取犯罪证据。主要应运用公开或秘密搜查的方式,发现罪证,进行检验,揭露犯罪,认定犯罪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