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步洪二首(1)(其一)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宋诗精华》第270页(1737字)
【原文】:
长洪斗落生跳波,轻舟南下如投梭。
水师绝叫凫雁起,乱石一线争磋磨。(2)
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4)
四山眩转风掠耳,但见流沫生千涡。
崄中得乐虽一快,何意水伯夸秋河。(5)
我生乘化日夜逝,坐觉一念逾新罗。(6)
纷纷争夺醉梦里,岂信荆棘埋铜驼。(7)
觉来俯仰失千劫,回视此水殊委蛇。(8)
君看岸边苍石上,古来篙眼如蜂窠。
但应此心无所住,造物虽驶如吾何!(9)
回船上马各归去,多言师所呵。(10)
【译文】:
湍急陡落的百步洪,跳跃翻滚的巨波。南行的轻舟一下水,就如投入旋转的飞梭。水手惊叫着,惊起大雁、野鸭掠过。飞行在窄狭如线的航道,四周的乱石好像要将船儿琢磨。飞舟呵!就像狡兔在疾跑,就像空中的鹰隼直落,就像骏马狂奔在千丈高坡,就像断弦崩断离柱,就像闪电从缝隙中划过,就像露珠从荷叶上翻落。只觉群山在眩转,凉风飕飕吹耳朵。只见河流舞泡沫,生出一个个湍急的旋涡。险境中得到快感虽然愉悦,又何异于那夸说秋水的河伯。我的一生因任自然,流水不分昼夜成为逝者。意念不受空间的拘禁,瞬间已飞到万里之遥的新罗。世上的纷纷扰扰真如梦醉,哪儿知道荆棘会埋住铜驼。此时俯仰之间的一刹那,已然有一个世界毁灭消磨。顿悟后再看这洪水,竟是如此之安闲自得。你看那岸边苍石之上,千百年的篙眼多如蜂窝。行舟人呵!只要你称心而行、无所系念,时光急流、洪涛险恶,又奈你何!不过,还是回船上马回家吧!再絮絮叨叨要被我师呵责。
(王洪译)
【集评】:
宋·洪迈:“韩苏两公为文章,用譬喻处,重复联贯,至有七八转者。韩公《送石洪序》云:‘论人高下,事后当成败,若决江河下流东注;若驷马驾轻车,就熟路,而王良、造父为之先后也;若烛照、数计而龟卜也。’……苏公《百步洪》诗云:‘长洪斗落生跳波,……’之类是也。”
(《容斋随笔·三》卷六“韩苏文章譬喻”条)
清·汪师韩:“用譬喻入文,是轼所长。此篇摹写急浪轻舟,奇势迭出,笔力破余地,亦真是险中得乐也。后幅养其气以安舒,犹时见警策,收煞得住。”
(《苏诗选评笺释》卷二)
清·查慎行:“联用比拟,局阵开拓,古未有此法,自先生创之。”
(《初白庵诗评》卷中)
清·纪昀:“只用一‘有如’贯下,便脱去连比之调;一句两比,尤为创格。”“语皆奇逸,亦有滩起涡旋之势。”“后半全对参寥下语,诗须如此,用意方不浮泛。”
(《纪批苏诗》卷十七)
清·赵翼:“东坡大气旋转,虽不屑屑于句法、字法中别求新奇,而笔力所到,自成创格。”“形容水流迅驶,连用七喻,实古所未有。”
(《瓯北诗话》卷五)
清·方东树:“惜抱先生曰:‘此诗之妙,诗人无及之者也,惟有《庄子》耳。’余谓此全从《华严》来。”“余喜说理,谈至道,然必于此等闲题出之,乃见入妙。若正题实说,乃为学究伧气俗子也。”
(《昭昧詹言》卷十二)
近·陈衍:“‘兔走’四句,从六如来,从韩文‘烛照’、‘龟卜’来,此遗山所谓‘百态妍’也。”“坡公喜以禅语作达,数见无味。此诗就眼前‘篙眼’指点出,真非钝根人所及矣。”
(《宋诗精华录》卷二)
【总案】:
元丰元年(1078),苏轼的友人王巩到徐州访他,曾游百步洪。一个月后,王巩已走,苏轼与僧人参寥等重游于此,作此诗。原共二首,第一首赠给参寥,第二首寄给王巩,现选第一首。此诗前半部分写景,突出长洪斗落、轻舟如梭的迅急之势,一连用了七个比喻,甚至一句中用两个比喻,使读者对水势的湍急留下鲜明难忘的印象。博喻的运用,造成了雄放奇纵的风格。后半部分说理,从水的流逝抒写人生感慨,认为比之人生的短暂迅捷,百步洪中的湍流急舟显得从容安闲。说理谈道,化用禅语,语气疏宕,别开旷放一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