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法学百科全书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行政诉讼法学司法鉴定学刑事侦查学》第80页(1080字)

寒冷的刺激超过了人体体温调节的限度,使体温下降而导致的死亡。

冻死的过程及症状 ①兴奋期。当身体受低温作用时,由于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节作用,使产热加强、散热减少,来实现代偿适应。此时出现进行性寒战,心跳和呼吸加快,血压上升,代谢增高,精神处于兴奋状态。②抑制期。身体长时间受寒冷刺激,引起代谢失调,体温调节发生障碍,使产热少,散热多,体温不断下降。约下降至30℃时寒战停止,肌肉僵直,心跳和呼吸减慢,血压下降,皮肤苍白,代谢降低,感觉迟钝,处于嗜睡、昏睡状态。③麻痹期。体温下降至25℃以下时,体温调节功能衰竭,心跳和呼吸抑制,意识丧失,反射消失,处于深昏迷状态,最后代谢停止而死亡。

尸表征象 冻死尸体常呈卷缩状,尸体皮肤呈苍白色,尸僵强硬不易缓解,尸斑呈鲜红色。尸体表面的这些改变并非冻死的特异征象。有的冻死者在死前脱去部分或全部衣服,使身体裸露,称冻死脱衣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有人认为是人体在长时间的寒冷刺激下,体温调节中枢麻痹,有幻觉热感所致。也有人认为是由于体温调节中枢麻痹,周围血管突然扩张,深部的血液充盈了周围血管,从而产生反常的热感觉所致。

内部征象 ①胃粘膜有广泛性出血点。这是冻死最常见的现象,约85%~90%有此现象。出血点分布在血管周围,大小不等,多少不一,小的如针尖,大的如豌豆,呈褐色或深褐色。形成出血点的原因,有人认为是腹腔神经受寒冷刺激,引起血管痉挛所致。也有人认为是中枢神经系统受寒冷刺激,使内脏血管发生痉挛所致。②左心血液明显呈鲜红色。由于冻死者生前肺内吸入低温空气,使左心血液较右心血液的温度低1~2℃,在低温情况下,氧合血红蛋白不易分解,故左心血液明显呈鲜红色,右心血呈暗红色。③各内脏游血。特别是脑、心、肺游血最明显。④颅盖骨骨缝裂开。颅内脑组织因冻结而体积膨胀,可使颅盖骨骨缝裂开。这是死后现象,不可误认为生前损伤。

冻死的鉴定 冻死尸体一般无特殊性改变可作诊断依据,故需作尸体解剖。观察胃粘膜有无弥漫性出血点,左心血是否明显呈鲜红色,能否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暴力死亡。再结合案情,如环境温度,气候变化,有无忍饥挨饿或患精神病,有无饮酒、衣着单薄以及死者年龄、营养状况等进行综合判断。冻死大多是由于寒冷或风雪袭击引起的意外灾害事故,或酒醉后受冻致死,以及精神病发作受冻致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