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法学百科全书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行政诉讼法学司法鉴定学刑事侦查学》第126页(1264字)

行为人实施的具有社会危害性并被刑法所禁止的犯罪行为而引起国家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刑事诉讼案件。各个犯罪行为都有其主、客观相结合的犯罪构成,而一切犯罪案件中都具有犯罪构成的四个方面的要件:①犯罪客体,即被侵害的、为刑事法律所保护的某种社会关系。犯罪客体通常分为一般客体、同类客体和直接客体。犯罪案件中所反映的客体是犯罪的直接客体,它是犯罪行为直接侵犯的刑法所保护的具体社会关系,如杀人犯罪案件中所反映的是杀人行为直接侵犯的刑法所保护的他人的生命权利。在犯罪案件中查明犯罪客体是确定犯罪行为和追究刑事责任的基础。②犯罪客观方面,是国家以刑事法律规定为危害社会的应受刑罚惩罚的行为。它包括刑法规定的社会危害性行为的诸客观事实特征。犯罪客观方面要件通常又分为犯罪构成客观方面的必要要件和选择要件:如行为、结果、行为和结果的因果关系等犯罪客观方面的事实特征,是犯罪构成的必要条件;而犯罪的时间、地点、方法等在一般情况下对是否构成犯罪不具有决定意义而只对量刑有意义,但它对某些犯罪案件,如非法捕捞水产品、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等犯罪案件来说,又是必须具备的必要要件,因为它不是一切犯罪案件犯罪构成客观方面的必要要件,故称之为犯罪构成客观方面的选择要件。按照我国认定犯罪必须主客观统一的原则,缺乏犯罪客观方面的必要要件就不能认定为犯罪案件。因此,在侦查犯罪案件时,必须全面细致地查清其行为和以行为为中心的其他客观事件特征,以利于正确区分犯罪案件的性质和确认是否属于罪案。③犯罪主体,指由于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负刑事责任的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自然人作为犯罪主体,通常又分为一般主体与特殊主体。一般主体的条件是:达到法定责任年龄的、具有责任能力的即精神正常能辨认或控制自己的行为有承担责任的能力的、有生命的自然人。而特殊主体除了应具备一般主体的条件外,还要具备一定的身份条件,有些犯罪案件的主体只能由特殊主体构成,如渎职犯罪案件中的主体必须具备国家工作人员的身份。犯罪主体是犯罪案件罪名成立的必要条件之一,故侦查犯罪案件时一定要认真查清实施危害社会性行为的主体是法人还是自然人,以及该自然人的责任能力、责任年龄、是否精神障碍或障碍的状态与程度、是否又聋又哑或盲人、是否具备特定身份等等,这些对定案、定罪、定性和量刑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④犯罪主观方面,即行为人实施危害社会行为时的心理状态。如故意、过失、动机、目的等。故意有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之分;过失有轻信过失与疏忽大意过失之分;动机可分为政治方面的、个人方面的、宗教方面的等;目的在犯罪案件中是选择性要件,凡直接故意犯罪案件都必须查清其犯罪目的,但不是每个犯罪案件都具有犯罪目的。与犯罪主观方面要件有密切联系的还有认识上的错误,它通常分为对法律认识上的错误和对事实认识上的错误。这些都是犯罪案件中必须查清的重要内容。以上犯罪构成的四个方面,是一切犯罪案件的共同要件。此外,共同犯罪、犯罪集团、犯罪阶段等,也是构成一些特殊犯罪案件的要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