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中国商业出版社《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实施手册中册》第882页(2071字)

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要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能被切实有效地执行且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新情况,对企业这个内部控制系统进行监控这一环节必不可少。监控是评价期间内部控制业绩质量的进程,它是对企业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及其运行情况的跟踪、监测和调节,以自始至终确保其有效性。监控是一种随着时间的推移及内外部因素的变动而不断地对企业的内部控制框架进行评价的过程。监控可以通过日常的监控活动来完成,也可通过个别的、单独的评价或二者的结合来实现。日常的监控活动是在经营管理活动过程中完成的,一般包括定期的管理和监督活动。

监控是企业内部控制框架的特殊构成要素,它相对独立于各项具体的生产经营活动之外。它能够在不影响或尽可能小地影响企业正常经营管理活动的情况下,通过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运行与实施情况进行评价,对企业已经发生的错弊及时予以纠正,将企业内部控制的缺陷及改进意见不断反馈给管理者,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及时予以弥补,对发生的新的经济业务进行必要的调整。因而监控也是对企业其他内部控制程序和措施的一种再控制。

监控可以分为内部监督(包括管理部门的监控、内部审计机构的监控)和外部有关部门或团体对企业的外部监控。外部监控不属于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范畴,在此不作讨论。内部监督是指由企业管理者、各级管理人员或财务会计部门以外的部门或人员对本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的一种制度。在内部监督过程中,通常有以下两种方式:

(一)自我控制

目前国外有些企业已采用且被证明行之有效的监控方法是控制自我评估,简称自我控制。自我控制是指每个企业的管理部门和各级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各自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情况进行检查,分析和评估其有效性及实施的效率效果,以期更好地达成内部控制的目标。其基本特征是:

1.时刻关注内部经济业务事项的进展情况和内部控制的成效;

2.由企业内部全体人员共同参与和实施,例如管理者通过建立企业计划、企业预算、利润计划、责任会计等管理控制方法,各部门或责任人按照既定的计划或标准对业务执行情况进行自我检查与评估;

3.利用目标管理的方法开展评估活动。

自我控制是企业内部人员有意识地按某一行为规范而进行的活动,是为提高组织内部控制的自我意识所作的努力,这种活动在企业内部经常是以汇报会或其他沟通方式进行的。实行的目的是使企业内部全体人员能够自觉执行企业既定的内部控制制度,发现现有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缺陷以及可能引起的后果,然后由有关各方立即采取行动或措施改进这种状况,而不是坐等内部审计人员评审后再来解决。自我控制对于一个企业加强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改进内部审计程序和业务经营程序以及控制风险等有着积极的作用。

当然自我控制能否得以有效实施还取决于企业内部人员的素质,取决于其能否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及其在实施内部控制时的职责和角色。一般而言,素质较高且能顾全大局者比仅看重自己局部利益的人要有较强的自我控制意识和控制能力;具有较高需求层次的人比具有较低需求层次的人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因此,提高内部员工的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二)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是对企业经济业务活动进行审查评价的一种控制活动,是经营者领导下的一个独立的专职鉴证机构,它既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项主要要素,又监督着企业内部控制的运行,其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分析和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揭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不足或不完善之处。

内部审计主要从事两方面的工作,一是财务审计,即对各个责任中心责任报表的真实性进行审核,以确保经营者能够获得真实的业绩报告;二是管理审计,即对企业的各级管理制度及其运行进行调查和评价,完善和发展企业内部管理,保证经营者制订的各项政策在各个责任中心得到贯彻执行。通过对自身内部控制的评价,可以找出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帮助管理者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营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内部审计可以促进单位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并监督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它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而且内部审计也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构成内部控制系统的特殊因素。企业管理者应该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并通过强化内部审计来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