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系列儿科手册》第82页(4589字)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引起的体内钙磷代谢异常,造成骨骼钙化不良而致骨骼病变。临床以多汗、夜惊、烦躁不安及骨骼改变为特征。本病属中医学“五迟”、“五软”、“胸”、“龟背”、“汗证”、“疳证”等范畴。

〔病因病机〕

维生素D摄入不足,日光照射不足,生长发育速度快及其他疾病或药物的作用引起维生素D代谢异常,致25(OH)D3或1.25(OH)2D3生成不足。血钙磷低下,使体内骨骼成骨过程钙化受阻,成骨细胞代偿性增生,造成骨骺端骨样组织堆积,碱性磷酸酶增多,并形成骨骼病变和一系列佝偻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血液生化改变。

中医学认为本病是因先天不足,后天失养致肝、脾、肾三脏不足所致。

〔西医诊断标准〕

一、临床表现

1.神经精神症状:早期可有易惊、烦躁、多汗等表现,因头部多汗、摩擦而致枕秃。

2.骨骼、肌肉症状:3~4个月以上小儿颅骨软化呈方颅,囟门大、出牙迟,可见肋骨串珠、肋软沟、鸡胸、手镯、足镯、驼背、脊柱侧弯、O形腿、X形腿,甚至发生骨折。肌肉、肌腱松弛,肌张力低下。

二、实验室检查

1.碱性磷酸酶:增加。

2.血1.25-(OH)2D3:降低。

3.血25-(OH)D3:降低。

4.钙磷乘积:降低。

三、X线检查

骨骼改变各期有不同的表现。

四、分期分度诊断

(一)分期

1.初期:多在出生后3个月左右开始发病,早期有多汗、夜惊、烦躁不安等非特异性神经精神症状,可见枕秃,轻度骨骼改变,血生化改变轻微或正常。

2.激期:常见于3个月至2岁的小儿,有明显的初期神经精神症状,同时有中度的骨骼改变。X线可见临时钙化带模糊、消失、干骺端增宽,边缘呈云絮状、毛刷状或杯口状,骨骺软化加宽。血生化检查见血清钙、磷均降低,碱性磷酸酶增高。

3.恢复期:经治疗后症状改善,体征减轻,停止发展。X线片临时钙化带重现,密度加深。血钙、血磷、血清碱性磷酸酶恢复正常。

4.后遗症期:多见于3岁以后小儿,症状消失,骨骼改变不再进展,X线及血生化正常,留有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

(二)分度

1.轻度:颅骨软化,囟门增大,轻度方颅,肋骨串珠,肋软沟等表现。

2.中度:典型的肋骨串珠,手镯,脚镯,肋软沟,轻度或中度的鸡胸、漏斗胸,O型或X型腿,或有囟门晚闭,出牙迟缓等明显改变。

3.重度:可见明显的肋软沟,鸡胸、漏斗胸,脊柱畸形,O型或X型腿,病理性骨折等严重改变。

〔鉴别诊断〕

1.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

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本病可发生在1岁以内。有严重佝偻病症状,生长发育滞迟,齿釉质发育差,血钙磷均低,碱性磷酸酶升高,并伴有氨基酸尿症。

2.低血磷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

为遗传性疾病。多为性连锁,亦可为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大多在1岁以后发病,2~3岁仍有活动性佝偻病表现。骨骼改变较重。服一般剂量维生素D无效。

3.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

表现佝偻病症状,伴严重骨骼畸形,身材矮小。婴儿期发病后应用维生素D效果好。2~3岁后仍有活动性佝偻病应考虑本病。血钙、磷、钾均低,血氯高,有代谢性酸中毒、碱性尿。

4.肾性佝偻病:

大多于幼儿期症状渐显,生长发育迟缓,侏儒身材。除有佝偻病血生化改变及X线特征外,常伴慢性酸中毒及肾功能异常。

5.肝病性佝偻病:

肝病时(肝炎等)肝功能障碍可影响D3转变为25(OH)D3。胆道梗阻也可以使肠道吸收维生素D3及钙大大降低。故肝胆疾病可导致血中维生素D3与25(OH)D3水平降低,血钙也低,引起佝偻病甚至发生手足搐搦。

〔中医辨证分型要点〕

一、气阴不足(初期)

多汗,夜惊,烦躁不安,发稀枕秃,舌淡,舌薄白,脉缓弱。

二、脾肾亏虚(激期)

面色虚浮,多汗肢软,神情呆钝,齿生过缓,立迟行迟,头颅方大,肋骨串珠,甚则鸡胸,龟背,下肢弯曲,舌质淡白,少苔,脉迟弱。

三、肾虚骨弱(后遗症期)

激期症状消失,但有不同程度骨骼畸形。

〔治疗〕

一、一般治疗

1.注意供给丰富的营养,添加辅食,多食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

2.鼓励患儿多做户外活动,多晒太阳。

3.活动期应加强护理,不要太早行走,防止骨骼发生畸形。

二、中医分型治疗

1.气阴不足

治法:益气养阴,培补脾肾。

方药:扶元散加减。

党参 黄芪 茯苓 熟地 白芍 苍术 五味子 当归 山药

加减:食少加苍术、焦三仙;烦躁易惊加珍珠丹、钩藤;多汗加生骨、生牡蛎

2.脾肾亏虚

治法:补肾健脾,强筋壮骨。

方药:补肾地黄丸加减。

熟地 茯苓 山药 山萸肉 膝 杜仲 生龙骨 鹿茸 生牡蛎。

加减:便溏加白术、砂仁;语迟加益智仁、石菖蒲。

3.肾虚骨弱

治法:补肾壮骨。

方药:金匮肾气丸加减。

干地黄 山药 山茱萸 泽泻 茯苓 炮附子 桂枝

三、维生素D治疗

1.口服法:每日口服维生素D,初期0.5~1万Iu,激期1万~2万Iu,持续一个月,改为维持量。

2.突击疗法:肌注维生素D240万Iu/支或D330万Iu/支。活动早期或轻度可肌注维生素D2或D3一次。激期或中度可给D280万Iu或D360万Iu,分2次肌注,相隔2~4周。重度佝偻病可给D2或D3分三次肌注,相隔2~4周。

3.维持疗法:维生素D400Iu,长期服用,一般到2岁左右停药。

四、钙剂治疗

3个月以内小婴儿或有过手足搐搦症病史者,先口服钙剂2~3日,然后再与维生素D同时应用。

五、中成药

1.六味地黄丸:1.5g,每日3次,温开水化服,治疗本病属肝肾阴虚者。

2.大补元煎丸:1.5g,每日2次,温开水化服,用于本病属先天不足者。

3.龙牡壮骨冲剂:2岁以下每服5g,2~6岁每服10g,每日3次,冲服,用于本病属气阴两虚者。

六、单方验方

1.醋炒骨50g,胎盘粉10g,炒鸡蛋壳20g,白糖25g,共研细末。每服0.5~1g,1日3次。1个月为1疗程。

2.半夏12g研细末,调拌白水,外敷贴足心,连用4周。

〔现代研究〕

现代药理研究提示,苍术制成苍术挥发油胶囊治疗小儿佝偻病,疗效显着。黄芪、菟丝子、牡蛎、苍术、麦芽等益气健脾、补肾壮骨,且可促进钙在骨组织中沉积。有报道北方地区的青春期佝偻病发病率较高。调查显示长春某校中小学生的患病率为14.2%。Ellis在伯明翰调查13岁男孩,发现78%的亚裔孩子血25(OH)D3接近佝偻病水平。西欧之所以不对乳品等进行维生素D强化,部分是由于佝偻病多发生在居住北方的移民。因此,除了紫外线照射外,还有饮食内在因素影响此病发生。我国营养学会推荐青春期维生素D摄入量每天400Iu,钙1000~1200g,目前中学生的饮食结构远达不到此要求。不仅缺维生素D可以引起佝偻病,饮食中缺钙同样也可发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