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流行性腹泻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系列儿科手册》第67页(5283字)
新生儿流行性腹泻是一种感染性消化道疾病,是在婴儿室或新生儿病室内暴发的腹泻,可迅速蔓延,形成流行。未成熟儿与足月病弱新生儿易受感染。本病无季节性,治疗不当可导致脱水、酸中毒而危及生命。本病属中医学“泄泻”范畴。
〔病因病机〕
病因多因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也有因病毒感染而致。本病的流行与儿童或成人的流行感冒有关,被细菌污染的牛奶也可造成流行。
中医学认为素体脾胃虚弱与感受外邪,内伤乳食导致胃肠功能紊乱有关。
〔西医诊断标准〕
一、病史
同室内有类似腹泻患儿,或已知其母,工作人员为带菌、带病毒者。
二、临床表现
1.轻型:发病缓,一般情况尚好,吃奶减少,吐奶,大便次数不太多,呈黄绿色,含有粘液,体温正常或有低热,体重减轻,腹部膨胀。
2.中型:起病较急,发热,烦躁,体温可达38℃以上,多啼哭。排水样便,每日10次左右,量多,有粘液。可有轻度脱水及酸中毒。
3.重型:发病急,来势猛。高热、惊厥。排大量水样便,每日20余次,体重锐减,可很快出现脱水及酸中毒。哭声微弱,嗜睡,并渐入昏迷状态。
三、实验室验查
1.便培养查找致病菌。
2.粪便直接电镜检查,查找病毒颗粒。
3.有脱水和酸中毒时应做对应检查。
四、几种常见病原菌所致腹泻的特点
1.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各次流行的症状轻重不一,但同次流行的症状相仿。无脓血便,较易并发坏死性小肠炎。
2.沙门菌腹泻:依菌种症状轻重不一,鼠伤寒沙门菌感染症状重,热度高,常伴沙门菌败血症。阿哥纳沙门菌感染病情轻,有时无症状,便培养阳性,带菌时间可能很长,达数周或数月。
3.轮状病毒腹泻,潜伏期约2天,可合并上呼吸道感染,发热不一定高,3~4天后下降,腹泻5~10天内自愈。
〔鉴别诊断〕
生理性腹泻:多见于6个月以下的小儿,外观虚胖,常有湿疹。生后不久即腹泻,但除便次增多外,无其他症状,食欲好,无呕吐,生长发育不受影响。到添加辅食后大便逐渐转为正常。
〔中医辨证分型要点〕
一、风寒泄泻
多在受凉后腹泻,便稀带有泡沫,臭气较轻,泄前哭吵,泄后稍安,可伴轻咳,流清涕,苔白,指纹红。
二、湿热泄泻
发热,泻下水分较多,或如水注,粪色深黄而臭,或见少许粘液,小便短赤,苔黄或黄腻,指纹紫滞。
三、脾虚泄泻
多见体弱久泻(1周以上)的患儿,大便清稀,泻物不臭,舌质淡,苔白或腻,指纹淡。
四、脾肾阳虚
久泻不止,食入即泻,粪质清稀,完谷不化,或见脱肛,面色#=,精神萎靡,睡时露睛,舌淡,苔白,指纹淡。
五、变证
1.伤阴:泻下无度,小便短少,皮肤干燥或枯瘪,眼眶及前囟凹陷,啼哭无泪,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舌质绛无津或起芒刺。
2.伤阳:暴泻不止,面色苍白,神疲气弱,表情淡漠,四肢厥冷,冷汗自出,舌质淡,苔白,指纹淡。
〔治疗〕
一、一般治疗
1.细心护理,勤换尿布,每次便后应及时清洗臀部,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2.腹泻的急性期应先禁食12~24小时(禁食期应喂水),然后逐渐少量多次喂奶。
3.注意补充维生素B、C。
二、中医分型治疗
1.风寒泄泻
治法:疏风散寒。
方药:藿香正气散加减。
藿香、大腹皮、苏叶各2~5g 桔梗1.5~3g 陈皮、厚朴各1~2g 茯苓3g 白术、半夏、白芷各1~2g 炙甘草2g
加减:发热鼻塞加防风、荆芥;小便短少者加泽泻、茯苓。
2.湿热泄泻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葛根芩连汤。
葛根1.5~3g 黄芩1~3g 黄连、甘草各1~2g 地锦5g 车前子3g(单包)
加减:水泻明显加茯苓、泽泻各3~5g;湿邪偏重加苍术、蔻仁。
3.脾虚泄泻
治法:益气健脾。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味。
人参、白术各1.5~3g 茯苓、山药、扁豆、莲肉、薏仁各3~6g 砂仁、桔梗、陈皮、甘草各1~3g
加减:久泻脱肛,中气下陷者加黄芪、升麻。
4.脾肾阳虚
治法:温补脾肾。
方药:附子理中汤。
附子1g 干姜2g 党参、白术、甘草各1~3g
加减:久泻不止加石榴皮、赤石脂。
5.变证
(1)伤阴
治法:酸甘敛阴。
方药:连梅汤加减。
黄连1g 生地、麦冬各3g 阿胶1g 乌梅2g 石榴皮2g
加减:气虚欲脱加生脉饮。
(2)伤阳
治法:温阳救逆。
方药:参附龙牡汤加减。
红参、附子各1~3g 龙骨、生牡蛎各5g
加减:久泻不止加干姜、白术。
三、液体疗法(参阅婴幼儿腹泻)
四、控制感染
1.病毒性肠炎和非侵袭性细菌性肠炎多属自限性疾病,一般不用抗生素,仅用液体疗法多可自愈。
2.侵袭性细菌性肠炎可口服复方新诺明、痢特灵、黄连素、多粘菌素E、新霉素或庆大霉素。也可静注丁胺卡那。
3.伪膜性肠炎应立即停用抗生素,选用灭滴灵、万古霉素等口服。
4.若发生菌群紊乱,应停用抗生素,.口服乳酶生扶持正常菌群。
五、其他治疗
1.频繁呕吐者,可给维生素B625mg静点。
2.腹泻重,中毒体征不明显,可给鞣酸蛋白或次碳酸铋口服。
六、中成药
1.小儿健脾止泻丸:1/3丸,每日3次服,适用于脾胃虚寒、水泻不止。
2.泻速停冲剂:每次1g,每日3次口服,适用于秋季腹泻及迁延性腹泻。
七、单方验方
1.苍术粉、山楂粉等份,久泻脾阳伤者加炮姜炭粉混合,每次0.5g,每日3次,开水调服,适用于湿热泄泻。
2.地锦草、辣蓼草各30g,水煎服,适用于湿热泻。
3.苍耳草根、凤尾草各30g,煎服,用于湿热泻。
4.石榴皮9g,水煎加红糖服,用于久泻不止。
5.山药或芋头晒干,研成细粉,每次1g,开水调成糊状,每日3次,适应于脾虚泄泻。
八、药物外治
1.鬼针草30~60g,煎汤后洗足,每日1~2次,用于婴幼儿泄泻。
2.芒硝30g,肉桂粉5g,用蜜水调成胶状,放在纱布上敷盖腹部,每日1次,用于重症泄泻而引起中毒性肠麻痹。
3.吴茱萸30g,苍术20g,丁香6g,胡椒30粒,用火焙干研成粉末,混合均匀,瓶装备用。用时取粉末2g,用热米汤拌匀敷脐部,外盖纱布,胶布固定,每日更换1次。用于脾虚和脾肾阳虚泄泻。
九、推拿疗法
直推脾上200次,推上三关100次,运内卦100次,推后溪50次,推鸠尾到神阙,天枢两旁向下直推,顺逆柔运全腹共10分钟,推摩鞋带穴、足三里各30次。
十、预防
1.产房新生儿室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争取母乳喂养,因初乳中含有抗体,可提高新生儿免疫力。
3.人工喂养时,要注意严格消毒乳汁及哺乳用具。
4.发现新生儿腹泻时,要立即隔离,严密观察。
5.对接触过致病性大肠杆菌所引起流行性腹泻患儿的新生儿,可给新霉素治疗量的半量,连服3天,进行预防。
〔现代研究〕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藿香含有挥发油可抑制胃肠道的过激蠕动,促进胃液分泌而助消化。车前子有降低肠腔内渗透压,保护肠粘膜及吸附解毒作用。白术具有利尿、抗菌、强化作用,并有扩张外围血管,增强免疫功能,抑制胃肠蠕动作用。石榴皮含鞣酸质,甘露醇,熊果酸色素及微量生物碱,对金葡萄、痢杆杆菌及流感病毒均有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