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性肥胖症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系列儿科手册》第92页(3627字)

单纯性肥胖症是一种由于长期能量摄入超过消耗,导致体内脂肪积聚过多而造成的疾病。男孩多于女孩,最易发病的年龄为1岁以内、5~8岁及青春期。本病属中医学“瘀胀”范畴。

〔病因病机〕

本病主要由于多食,休息过多,缺乏运动所致摄入能量大于消耗能量,剩余的热能转化为脂肪而积聚于体内。

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与饮食不节,不喜活动,痰湿内蕴及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西医诊断标准〕

一、病史

多有过食少动史和肥胖家族史。

二、临床表现

1.症状:皮下脂肪分布均匀,以面颊、乳部、肩部、腹部及髋部、大腿上部为明显。智力和性发育正常,身高略高于同性别同年龄儿。

2.查体:用特制皮褶计测量三角肌下端、肩胛骨下角或脐周围、大腿前侧中点的皮下脂肪厚度,一般认为超过正常平均值的2个标准差为肥胖。

3.体重:实际体重与性别、年龄相同的健康小儿平均体重比较,超过20%即为肥胖。如比平均体重大两个标准差为轻度肥胖,超过3个标准差为中度肥胖,超过4个标准差为重度肥胖。用体重测量法是简单易行的判断肥胖的方法,但不能反映体脂分布情况。

三、实验室检查

1.血糖:测糖耐量曲线不正常,血胰岛素浓度增高。

2.血脂:部分患儿可有血浆甘油三脂或β脂蛋白增高。

〔鉴别诊断〕

1.丘脑病变引起的肥胖生殖无能症

身材矮小,脂肪积聚以腰部以下腹部为显着,性发育迟缓,可伴有眼底异常和尿崩症。

2.肾上腺皮质增生引起的柯兴氏综合征

呈现身材矮小,皮脂积聚呈向心性,满月脸,水背,但四肢细,可伴性早熟,多毛,痤疮,高血压,低血钾。

〔中医辨证分型要点〕

一、胃中积热

形体肥胖,多食易饥,口干多饮,腹胀不适,大便干燥,怕热多汗,舌苔黄少津,脉滑实有力。

二、脾虚湿困

体胖多睡,倦怠乏力,懒言少动,纳呆腹胀,大便稀溏,舌淡红,苔白腻,脉沉细弱。

三、痰浊中阻

身体肥胖,肢体困重,气短胸闷,纳呆泛恶,小便短少,大便溏薄,舌体胖大有齿痕,苔白厚腻,脉沉缓。

四、脾肾两虚

形体肥胖,神疲乏力,形寒肢冷,大便溏,体困肢重,舌质淡胖,苔白滑腻,脉沉细。

〔治疗〕

一、饮食管理

1.在不影响小儿基本热量与营养素需要,能保持正常生长发育的原则下,减少热量供给,以低热量、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食谱较为理想。

2.热量控制标准:热量控制一般原则为5岁以下每日2.51~3.35MJ(600~800kcal),5~10岁每日3.35~4.18MJ(800~1000kcal),10~14岁每日4.18~5.02MJ(1000~1200kcal)。重度肥胖可按理想体重计算减去30%。

二、中医分型治疗

1.胃中积热

治法:清胃泻热,养阴增液。

方药:玉女煎加减。

石膏20g 熟地15g 牛膝12g 知母10g 麦冬12g

加减:口干欲饮加生地、花粉;怕热心烦加竹叶、远志。

2.脾虚湿困

治法:益气健脾,化瘀利湿。

方药:防己黄芪汤加减。

防己6g 黄芪12g 白术12g 甘草10g 生姜10g 大枣15g

加减:纳呆腹胀加青皮、焦楂;便溏尿少加山药、泽泻。

3.痰浊中阻

治法:淡渗利湿,化浊涤痰。

方药:五苓散加减。

茯苓15g 泽泻15g 苓15g 桑白皮10g 苍术10g 薏苡仁10g 大腹皮6g 车前子6g

加减:纳呆泛恶加陈皮、生山楂;气短胸闷加葶苈子、全瓜蒌。

4.脾肾阳虚

治法:健脾补肾,温阳利水。

方药:苓桂术甘汤加减。

茯苓15g 熟地15g 山药15g 桑白皮10g 白术10g 桂枝3g 朱灯芯3g 炙甘草3g

加减:形寒肢冷加黄芪、仙灵脾;体困肢重加丹参、防己。

三、运动治疗

坚持每日适当运动,每天1小时,每周活动5天。活动以长跑为主,配合球类、跳绳等活动。

四、精神治疗

对较大儿童要使其正确对待肥胖,既注意饮食控制,又不过度紧张,消除自卑心理。

五、对症治疗

对于低氧血症患儿,要给予适当对症治疗。

六、中成药

1.减肥通圣丸:3~6岁每次2~3片,6岁以上每次4~6片,每日3次。30日为一疗程。用于本病属湿热蕴结,痰浊阻滞者。

2.问荆茶:3~6岁每次1~3g,6岁以上每次3~5g,开水冲泡饮用,每日2次。用于本病恣食肥甘,痰涎壅盛等以痰湿为主者。

七、单方验方

1.草决明:炒熟碾末,3~5g/次,2~3次/日。

2.减肥茶:荷叶、苏叶各6g,山楂10g,绿茶3g。1剂/日,开水冲泡,代茶饮。

八、推拿疗法

循肺经、胃经、脾经、肾经走行进行推拿,点中府、中脘、气海、关元等穴。然后推拿膀胱经,点脾俞、胃俞、肾俞等穴,隔日1次。

〔现代研究〕

现代药理研究提示,大黄的醇提部分有明显的降低血清总胆固醇的作用,有明显的减肥作用。甘草可使血清总脂质、总胆固醇、中性脂肪等明显降低。当归中所含阿魏酸可显着抑制血清胆固醇水平升高,抑制肝合成胆固醇的作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