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扩张症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系列儿科手册》第228页(4094字)

支气管扩张症是一种慢性支气管疾病,其主要临床特征是慢性呼吸道感染及咳嗽,且咯大量脓痰或咯血。本病按照其发展的不同程度和阶段,可归入中医学“咳嗽”、“咯血”等证的范畴。

〔病因病机〕

本病病因可由先天支气管软骨或肌肉、弹力纤维发育缺陷引起;也可因后天继发于呼吸道感染所致。感染及支气管阻塞为其发病机理。

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由于感受风热燥邪,或肝火犯肺,或虚火上炎,致使肺络损伤,气血凝滞而成。

〔西医诊断标准〕

一、病史

有肺炎、反复发作哮喘病史,且反复咳嗽不愈。

二、临床表现

1.主要症状:持续性咳嗽,常由变换体位引起,痰量或多或少,含稠厚脓液,臭味不大。可有不规则发热,病久可见程度不同的咯血、贫血和营养不良。

2.胸部体征:肺底可闻湿啰音,纵隔和心脏常因肺不张或纤维性病变而移位于病侧。患儿可有胸廓畸形,杵状指(趾)。

三、X线检查

轻者只有肺纹理加重;重者双中下肺可见大小环状透光阴影呈卷发影或蜂窝状,常伴肺段或肺叶不张及炎症浸润阴影,心脏及纵隔可见移位。断层X片可见到支气管扩张和变形。

〔鉴别诊断〕

1.肺脓肿:起病急,高热,咳嗽,或咯大量脓臭痰,X线显示含气液平面的空洞。碘油造影检查时,因脓肿与支气管之间有肉芽组织妨碍碘油进入,此与支气管扩张症时易为碘油填满的表现不同,可资鉴别。

2.肺结核病:参阅“肺脓肿”节。

〔中医辨证分型要点〕

一、发作期

1.风热犯肺

咳嗽痰多,色稍黄白,或痰中带血,或少量咯血,口干咽燥,恶寒发热,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2.痰热蕴肺

咳嗽气急,脓痰量多,咯痰难出,胸闷作痛,痰中带血或咯血,烦躁不安,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3.肝火犯肺

咳嗽,痰中带血,咯血色鲜红或暗红,咳则胸胁牵痛,情绪急躁易怒,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

二、缓解期

1.肺脾两虚

咳嗽痰多,咳声无力,面白气短,纳少便溏,神倦消瘦,舌淡红,脉虚细。

2.阴虚火旺

咳嗽少痰,痰中带血或反复咯血,心烦口干,午后潮热,形体消瘦,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治疗〕

一、一般治疗:

室内空气应新鲜,多晒太阳,注意休息,加强营养。根治呼吸道感染灶。

二、清除支气管分泌物

1.体位引流:采用顺位排痰法,每日2次,每次20分钟。

2.痰稠者可服祛痰剂,如氯化铵,每日30~60mg/kg,分3次口服。

3.雾化吸入:在雾化液中加入异丙肾上腺素有利痰液排出。

三、控制感染

急性发作期选用有效抗生素,一般两种药联合应用2~4周。

四、手术治疗

1.手术适应证:病肺不超过一个肺叶或一侧肺叶;反复咯血或反复感染用药物不易控制;对体位引流不合作者;虽经内科治疗,但病儿一般情况日趋恶化者。

2.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一般主张早做手术。

五、中医分型治疗

(一)急性发作期

1.风热犯肺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化痰。

方药:桑菊饮加减。

桑叶 菊花 连翘 黄芩 桔梗 杏仁 甘草

加减:高热者加石膏、黄芩;咯血者加白茅根、藕节。

2.痰热蕴肺

治法:清热解毒,祛痰化瘀。

方药:清金化痰汤加减。

山栀 黄芩 桑白皮 瓜蒌 贝母 桔梗 甘草 腥草 白茅根

加减:痰多加苇茎、鲜竹沥。

3.肝火犯肺

治法:清肝泻火,和络止血。

方药:泻白散合黛蛤散加减。

地骨皮 青黛 栀子 桑白皮 海蛤壳 甘草 仙鹤草

加减:反复咯血者加云南白药。

(二)缓解期

1.肺脾两虚

治法:健脾益气,化痰行瘀。

方药:四君子汤加味。

白术 党参 黄芪 茯苓 当归 陈皮 甘草 丹参

加减:痰多加半夏、枳壳;纳差加砂仁。

2.阴虚火旺

治法:滋阴降火,宁络止血。

方药:百合固金汤加减。

百合 生地 麦冬 玄参 甘草 白芍 当归 白茅根 桔梗

六、单方验方

1.百合方:百合2份,白芨3份,沙参与百部各1份,制成散剂或丸剂,每次3~6g,每日2次,适于缓解期。

2.参蒲散:参三七、蒲黄各等份,研末吞服,每服0.5~1g,日服2次,适于本病咯血明显者。

七、针灸治疗

主穴用鱼际、孔最、尺泽、内关透外关,膻中、膈俞等穴,每次取2~3个穴,快速进针,急捻转,强刺激后留针15~30分钟,每日1次,与内服药同用,可提高止血效果。

八、其他疗法

1.穴位注射:取双侧孔最穴,每穴注入鱼腥草注射液2m1,咯血期间一天2次,3天为1疗程,咯血停止后,改为每日1次,巩固治疗2~3天。

2.雾化吸入法:杏仁10g,枇杷叶10g,鱼腥草20g,前胡10g,白芨10g,桔梗10g,三七3g,蒲黄10g,五灵脂10g,金银花10g,连翘10g,加水500ml,文火煎煮30分钟,取汁20ml,放入超声雾化器中,雾化吸入,每日1次,每次5分钟,7日为1个疗程。

3.敷贴疗法:当归12g,半夏12g,陈皮12g,桔梗12g,杏仁10g,栀子12g,冬瓜仁12g,桃仁12g,黄芪、桑白皮各12g,上药研细末,每次取6g用醋调成饼,敷于肚脐上。每日换药1次。如有咯血者,可用大蒜30g或附子1枚捣烂,用醋调成饼敷两足涌泉穴,每日一换。

〔现代研究〕

近代药理研究证明:桑叶、知母有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或肺炎双球菌的作用。黄芩所含黄芩甙具有较广谱抗菌作用。杏仁可镇静呼吸中枢。贝母可促进气管分泌,扩张支气管平滑肌而达到镇咳祛痰作用。鱼腥草抗菌谱广,对革兰氏阴性及阳性菌、病毒、结核菌均有抑制作用,且有防止毛细血管脆性作用。仙鹤草、茅根可促进血小板形成,缩短出凝血时间而达到止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