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心肌炎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系列儿科手册》第238页(5361字)

病毒性心肌炎是病毒侵犯心脏所致的,以心肌炎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有的可伴有心包或心内膜炎症改变。本病临床表现轻重不一,重者可发生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或猝死。本病属中医学“风温”、“心悸”、“怔忡”、“胸痹”等范畴。

〔病因病机〕

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麻疹、水痘、腮腺炎、流行性出血热等病毒均可引起心肌炎,而以前三者最为重要。为病毒的直接作用或细胞介导免疫所致。

中医学认为正气不足、热毒侵心是本病发生的关键。以心之气阴耗损为主,重症见心阳虚衰。热毒、瘀血、痰饮等常促使病情复杂、加重。

〔西医诊断标准〕

一、主要指标

1.急、慢性心功能不全,或心脑综合征。

2.有奔律或心包炎表现。

3.心脏扩大。

4.心电图示明显心律失常(指除偶发及频发早搏以外的异位节律,窦性停搏,Ⅱ度以上的房室、窦房,完全左或右和双、三束支传导阻滞),或明显的ST-T改变(除标准Ⅲ导联外的ST-T改变连续3天以上),或运动试验阳性。

二、次要指标

1.发病同时或1~3周前有上呼吸道感染、腹泻等病毒感染史。

2.有明显乏力、苍白、多汗、心悸气促、胸闷、头晕、心前区痛、手足凉、肌痛等症状至少两种。婴儿可有拒食、发绀、四肢凉、双眼凝视等;新生儿可结合母亲流行病学史作出诊断。

3.心尖区第一心音明显低钝或安静时心动过速。

4.心电图有轻度异常(指除上述的明显心律失常以外的心电图异常)。

5.病程早期可有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谷草转氨酶(GOT)或乳酸脱氢酶及同功酶增高,病程中多有抗心肌抗体(AHA或HRA)增高。

三、确诊条件

排除其他心肌疾病后,凡具有主要指标一项、次要指标两项者(必须具有心电图指标),可临床诊断心肌炎。若具有病毒学证据可确诊为病毒性心肌炎;无病毒学证据,结合病毒感染史可考虑为病毒性心肌炎。不具备确诊条件,但临床怀疑为心肌炎,可作为“疑似心肌炎”进行长期随诊。如有系统的动态变化,亦可考虑为心肌炎,或在随诊中除外。

四、临床分期

主要根据病情变化分期,病程长短仅作参考。

1.急性期:新发病、临床症状明显而多变,病程多在6个月内。

2.恢复期:临床症状和心电图改变等逐渐好转,但尚未痊愈,病程一般在6个月以上。

3.迁延期:临床症状反复出现,心电图和X线改变迁延不愈,实验室检查有病情活动表现者,病程多在1年以上。

4.慢性期:进行性心脏增大或反复心力衰竭,病程在1年以上。

〔鉴别诊断〕

一、风湿性心肌炎

1.有近期链球菌感染病史,有风湿热其他表现。

2.发热较高,持续时间长。

3.易闻及心脏杂者,激素治疗显效。

二、中毒性心肌炎

发生于细菌感染的过程中,有相关病史和表现,随感染控制心肌炎表现也得以缓解。

三、不明原因的心律失常

以强调追忆有无感染病史及心电图表现为依据,排除其他原因而确定或作为“疑似心肌炎”长期随诊。

〔中医辨证分型要点〕

一、热毒侵心

发热咽痛,肌痛肢楚,胸闷心悸,气短乏力,或腹痛、泄泻。舌红,苔薄黄,脉细数或结代。

二、心阳虚弱

心悸头晕,胸闷乏力,四肢不温,自汗形寒,甚者气喘心悸、倚息不能平卧,口唇青紫,四肢厥冷,冷汗自出。舌淡苔白,脉细弱而数或脉微欲绝。

三、痰瘀互结

胸闷胸痛,心悸气憋,头晕目眩,叹息呕恶,舌略紫,苔白腻,脉滑或结带。

四、气阴两虚

胸闷心悸,气短乏力,头晕目眩,烦热口渴,夜寐不安,手足心热,多汗,舌红少津,苔少,脉细数或结代。

〔治疗〕

一、一般治疗

1.卧床休息。

2.镇静及镇痛,可用解痛镇静剂。

3.预防和控制感染。

二、中医分型治疗

1.热毒侵心

治法:清心解毒。

方药:银翘散加减。

金银花 连翘 大青叶 贯众 苦参 赤芍 麦冬 生地 炙甘草

加减:本方用于急性期。热盛加石膏、知母、黄芩;咽喉疼痛加玄参、马勃、射干;泄泻加葛根、黄连;心神不宁加炒枣仁、柏子仁。

2.心阳虚弱

治法:温补心阳。

方药:桂枝甘草骨牡蛎汤加减。

桂枝 炙甘草 龙骨 牡蛎 黄芪 党参 丹参 茯苓 麦冬

加减:多用于急性期或恢复期。心神不宁者加酸枣仁、五味子;心阳虚衰者加人参、熟附子;心阳虚脉迟者(可见于后遗症期)去龙牡,加细辛(药量一般不过5克)、麻黄、附子、白芍。

3.痰瘀互结

治法:行气化痰,活血化瘀。

方药: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

瓜蒌 半夏 陈皮 枳壳 茯苓 薤白 甘草 红花 川芎 丹参

加减:痰浊化热,证见发热口干,舌红苔黄腻加黄连、竹茹;睡眠不宁加夜交藤、合欢皮;血瘀明显,胸闷刺痛,痛有定处,可选用血府逐瘀汤加减:党参、黄芪、丹参、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陈皮、川芎、赤芍、五味子、炙甘草(后遗症期可以活血化瘀为主)。

4.气阴两虚

治法:益气养阴。

方药:炙甘草汤合生脉散加减。

太子参 麦冬 黄芪 生地 五味子 炙甘草 苦参 丹参 阿胶 大枣

加减:多用于恢复期及慢性期。胸痛加郁金、元胡;有外感热症者加银花、连翘、贯众;大便偏干者加火麻仁、瓜蒌仁、柏子仁。

三、促进心肌代谢药物

1.大剂量维生素C:维生素C100~200mg/kg溶于10%葡萄糖200ml中,日1次静点,1个月为1疗程。

2.ATP10~20mg/次、CO-A50~100u/次溶于10%葡萄糖50~100ml中静点,第日1次,1个月为1疗程(可加入维生素C静点液中)。

3.1,6~2磷酸果糖50ml,日1次静点,10天1个疗程。

4.其他:口服维生素E、维生素C,辅酶Q10(或肌注)等。

四、激素

一般急性期10天内不宜使用。可用于严重心力衰竭,严重心律紊乱、休克。其他疗法不佳,或免疫反应明显,发病10天以上者,强的松1mg/(kg·d)口服,1~2周后逐渐减量停用,或氢化考的松5~10mg/(kg·d)静点,好转后改口服强的松。

五、抗感染

抗病毒可选用聚肌胞、吗啉胍、干扰素等,对于合并细菌感染者可选用青霉素、红霉素等。

合并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以及心律失常者,对症处理,参见本书各有关篇章。

六、中成药

1.板蓝根冲剂:每日3次,每次1包,用于急性期。

2.丹参注射剂:2ml,日2次肌注,或10ml,日1次静点。

3.生脉饮:每日3次,每次10ml口服。

4.参麦注射剂:10~20ml,日1次静点,2~3周1个疗程。

七、单方验方

1.石子6~12g研末分次,用板蓝根6~30g煎水冲服,为1日量。

2.宁心汤:人参、麦冬、枣仁、炙甘草、瓜萎皮、生地、丹参各15g,桂枝6g,每日1剂水煎服。

八、食疗

1.桂圆肉、枸杞子、大枣、小米适量煮粥服,用于心悸气短乏力者。

2.新鲜蔬菜,鲜果汁,如梨汁、西瓜汁,宜于急性期服用。

3.柏子仁炖心,或猪心加党参、红枣炖熟食用,适用于恢复期。

八、针灸疗法

1.体针:内关、神门、膻中、心俞、合谷、曲池、手三里,以补法为主,每日或隔日1次,对心肌炎引起心律失常者可使用。

2.耳针:心、内分泌,神门,肾、脾、肺三焦等,用咽喉丸或王不留行,每次3~5穴按压,每日3~4次,可用于各期。

〔现代研究〕

中医很多清热解毒药物具有抗病毒作用,并为实验研究所证实,如银花、连翘、大青叶、板蓝根、贯众等。重用生地对心肌炎的心律失常,特别是房室传导阻滞有改善作用。心肌炎应用黄芪后心肌酶释放减少,细胞搏动良好,心肌内病毒滴度降低,细胞病变减轻。丹参临床研究显示对病毒性心肌炎有明显治疗作用。苦参能抑制异位起搏点,防止和治疗心律不齐。党参能增强心肌收缩力,有防止心衰的作用。人参能增强心肌收缩力。玉竹、生地、麦冬均具有强心利尿作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