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乙型脑炎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系列儿科手册》第514页(5136字)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一种虫媒病毒性脑炎,以三带喙库蚊为主要传播媒介,发病季节流行于7、8、9月。其临床特征为高热,意识障碍,抽搐,呼吸衰竭及脑膜刺激征阳性。重型和极重型患者病死率高,后遗症多。本病属中医学“暑温”范畴。

〔病因病机〕

乙型脑炎病毒侵犯神经细胞并在神经细胞中增殖,使之发生肿胀、变性、坏死,并引起各种炎性细胞浸润,同时侵犯血管内皮细胞导致小血管周围出血。脑组织中可形成软化灶及小空腔,因而可引起不可恢复的后遗症损害。

中医学认为本病乃正气虚弱,不耐暑、湿、热三气发泄,一旦感受暑湿邪毒即易引起发病。

〔西医诊断标准〕

1.病史:有严格季节性,7、8、9三个月多蚊地区发病率高。

2.多发生于10岁以下儿童。

3.临床出现脑炎症状:发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昏迷、抽搐、呼吸衰竭,脑膜刺激征阳性,可引出病理反射。

4.脑脊液呈非化脓性炎性变化。

5.血中白细胞增高。

6.血清中乙脑IgM抗体阳性。

〔鉴别诊断〕

1.化脓性脑膜炎:典型化脑的脑脊液压力增高,外观混浊,甚至呈脓性,流出困难。白细胞增高,蛋白定量增加,糖定量明显减低,氯化物偏低或正常,外周血白细胞明显增高。

2.结核性脑膜炎:多有接触史和结核病灶;脑脊液外观呈毛玻璃样,可形成薄膜,细胞数多<0.5×109/L,以淋巴细胞为主;用PCR法查脑脊液中的结核杆菌核酸,阳性率可达70%。

3.中毒性痢疾:多发生于夏秋季,临床表现亦为急性起病,高热,抽搐及意识障碍脑膜刺激症可呈阳性,这些症状与乙脑很相似,但中毒性痢疾脑脊液正常,可用生理盐水灌肠取得粪便标本,若查到多数红、白细胞,则可以诊断为痢疾。

〔中医辨证分型要点〕

一、急性期

1.邪在卫气:突然发热,头痛,项部强急,烦躁口渴,恶心呕吐,舌质红,苔薄白或黄,脉浮数或滑数。

2.邪在气营:壮热头痛,颈项强直,口渴烦躁,神志昏迷,痰声漉漉,惊厥不止,舌质红绛或舌尖生刺,舌苔黄糙或灰黄,脉洪数。

3.邪在营血:壮热灼手,夜热尤甚,牙关紧闭,反复抽搐,深度昏迷,角弓反张,少数病例有皮肤斑疹、衄血,舌质紫绛或光滑少津,甚则舌体蜷缩僵硬,状如肝色,脉沉伏而细。

二、恢复期

1.余热未尽:低热缠绵,两颧潮红,虚烦少宁,偶有惊惕,口干喜饮,小便量少,舌苔光净,质红起刺。

或见身热时高时低,汗出不温,精神萎靡,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质胖嫩,苔薄,脉细而软。

2.痰蒙清窍:意识不清,痴呆,失语,失聪,吞咽困难或喉间痰鸣,舌苔厚腻。

3.风邪阻络:肢体强直性瘫痪,震颤,不自主动作,或有角弓反张,舌淡苔薄。

4.虚风内动:肢体震颤抖动,动则汗出,伴低热,口干舌绛少苔。

〔治疗〕

主要控制高热、抽搐、呼吸衰竭、继发感染等。

一、高热的处理

应设法将体温控制到38℃左右为宜。可用以下几种方法。

1.物理降温。

2.药物降温。

3.亚冬眠疗法:可用于高热并频繁抽搐者。用氯丙嗪和异丙嗪各0.5~1mg/kg·次肌注,每6小时1次,使患儿体温降到38℃左右,无明显抽搐为止。可连续治疗3~5天,并密切观察患儿的呼吸、脉搏、血压、咳嗽反射等情况。

二、抽搐的处理

1.积极控制脑水肿:可用20%甘露醇0.5~1mg/kg·次静脉快速滴入,每4~6小时1次。

2.应用抗惊厥药物

(1)鲁米那:每次5~8mg/kg,肌肉注射。

(2)安定:每次0.1~0.3mg/kg,肌肉或静脉注射。

(3)水合氯醛:每次50mg/kg,灌肠。

三、呼吸衰竭的处理

1.保持呼吸道通畅,消除痰液堵塞。可定期(每2~4小时)翻身、拍胸拍背、吸痰等。

2.无自主呼吸及呼吸微弱,有严重通气障碍者,可用人工呼吸器辅助呼吸。

3.对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的患者可用氢溴酸东莨菪碱0.02~0.03mg/kg,以5%葡萄糖溶液稀释后,每隔15~30分钟静脉缓注1次,同时可用呼吸中枢兴奋剂,如洛贝林0.15~0.2mg/kg,回苏灵每次2~6mg。

重症病人或合并细菌感染者适当应用抗生素。

四、中医分型治疗

1.急性期

(1)邪在卫气

治法:清热解毒,辛凉透表。

方药:银翘散加减。

金银花 连翘 葛根 竹茹 野菊花(后下) 芦根 甘草

加减:湿偏重加香薷、藿香、鲜扁豆花;热偏重加生石膏(先煎)、知母;卫表症状轻者,加用鲜荷叶、西瓜翠衣、野菊花。

(2)邪在气营

治法:清气凉营,泻火涤痰。

方药:清瘟败毒饮加减。

生石膏 知母 生地 丹皮 赤芍 黄连 黄芩 栀子 大青叶

加减:高热不退加羚角粉(另吞);壮热持续,频繁抽搐,舌红苔黄,加安宫黄丸,每次半丸至1丸,6小时1次。

(3)邪在营血

治法:凉血清心,增液潜阳。

方药:犀角地黄汤合增液汤加味。

水牛角 鲜生地 丹皮 赤芍 玄参 麦冬 钩藤 僵蚕

加减:高热不退加寒水石、胆草;神烦不安加珍珠母(先煎),煅牡蛎(先煎)。

2.恢复期

(1)余热未尽

治法:养阴清热或调和营卫。

方药:青蒿鳖甲汤或桂枝汤加减。

青蒿鳖甲汤适用于阴虚发热证,方用青蒿、生鳖甲、生地、地骨皮、石斛。

桂枝汤适用于营卫不和的发热,方用炙桂枝、炙甘草、白芍、生姜、红枣。

加减:惊惕易动加珍珠母、钩藤;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大便稀溏,加太子参、山药。

(2)痰蒙清窍

治法:豁痰开窍。

方药:涤痰汤加减。

半夏 茯苓 天竺黄 胆南星 远志 枳壳 菖蒲 陈皮

加减:抽搐加全蝎、僵蚕;狂躁不宁加龙胆草、山栀、生地。

(3)风邪阻络

治法:搜风通络。

方药:止痉散加味。

全蝎 蜈蚣 地龙 僵蚕 红花 当归 共研细末,每服1~3g,每日2次,温开水调服。

加减:血燥筋枯加阿胶(烊化)、生地;角弓反张加葛根、钩藤。

(4)虚风内动

治法:养阴熄风。

方药:大定风珠汤加减。

鳖甲 牡蛎 龟板 生地 玄参 白芍 子黄

加减:低热缠绵加青蒿、地骨皮;痰多加竹沥、竹茹。

五、其他疗法

1.针灸疗法:恢复期或有后遗症者,在药物治疗同时结合针灸疗法以提高疗效和缩短疗程。常用穴位有:

(1)体针:大椎、曲池、足三里、风池。

(2)头针:运动区、语言区、感觉区。

配穴:上肢瘫、肩髃、外关、合谷;下肢瘫:环跳、阳陵泉、委中、昆仑;角弓反张:肩三穴、阳陵泉、绝骨;言语障碍:廉泉、哑门、通里;面瘫:地仓、颊车、合谷。

2.推拿疗法:对关节强直患儿,可同时采用推拿疗法。手法要有节奏,缓慢,由远端至近端,每日2~3次,每次15~20分钟,对防止肌肉萎缩,增强局部血循环有一定作用。

〔预防〕

隔离病人至体温正常为止,防蚊,灭蚊,预防接种乙脑疫苗。

〔现代研究〕

现代药理研究提示,牛黄对乙脑病毒(A2)有灭活作用,灭活作用的时间是在毒血阶段;当乙脑病毒进入脑后,再用牛黄已不能发挥作用。天然牛黄比牛黄主要成分的制剂疗效好,含胆红素的制剂又比不含胆红素的制剂疗效为优。水牛角煎剂有抗惊厥、抗感染等作用,还可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近年用于治疗热病昏迷,乙脑等收到肯定效果,可能与此密切相关。此外大青叶、板蓝根、龙胆草、贯众、穿心莲、接骨木对乙脑病毒均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