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系列妇产科手册》第4页(25007字)

〔诊断性刮宫〕

诊断性刮宫的检查目的是刮取子宫内膜做病理检查,借以进一步明确诊断并指导治疗。

一、适应证

1.子宫异常出血:需证实或排除宫内膜癌、颈管癌或其他病变者。

2.月经失调:如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或闭经,需了解子宫内膜变化及其对性激素的反应等。

3.不孕症需了解有无排卵者。

4.疑有子宫内膜结核者。

二、方法

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外阴、阴道,铺洞巾,双合诊查清子宫大小及倾屈方向,窥器暴露宫颈,钳夹宫颈前唇,探针探查子宫腔深度,用刮匙分别刮取宫颈与宫腔组织送检。

三、注意事项

1.对不孕症的检查应在月经临潮前或来潮12小时内进行诊刮,以判定卵巢功能。

2.老年患者子宫已萎缩,操作时更需小心谨慎,避免穿孔。

3.疑有癌变者:若刮出组织经肉眼观,察高度怀疑癌细胞组织时,可少许刮取组织满足病理检查需要即可,不必全面刮,防止扩散。如无明显癌变组织应全面刮,不仅避免遗漏,资助诊断,也可获得治疗效果。

4.术后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内窥器检查〕

本项检查是通过窥视器在介质充分扩展腔穴情形下进入腔穴,直接观察脏器形态改变的技术。主要有如下几种:

一、腹腔镜检查

腹腔镜是内窥镜中应用最早的一种,在许多医疗单位已经成为和刮宫术、细胞学检查一样的日常医疗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诊疗手段。近年来的腹腔镜手术已在国内实行,不久将有部分取代常规剖腹手术的趋势。腹腔镜临床应用价值在于能直视盆、腹腔各脏器的形体。凡有形态改变的疾病可行腹腔镜检查,必要时行活检即可确诊。

(一)适应症与禁忌症

1.诊断方面适应症

(1)盆腔包块:如子宫肌瘤、卵巢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炎性包块、陈旧性宫外孕、肠道肿物,盆、腹壁肿物。

(2)下腹疼痛:如宫外孕、卵巢囊肿蒂扭转、黄体破裂、卵巢巧克力囊肿破裂、亚急性和慢性盆腔炎等。

(3)不孕症:能准确判明不孕原因。如辨明卵巢排卵功能,输卵管是否通畅,有无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子宫发育状况,盆腔有无粘连等。因此对不孕症的病因诊断准确快速,非常有价值,目前已成为不孕症的主要常规诊断手段。

(4)生殖器官畸形:如无子宫、单角、双角、或双子宫、残角子宫等。无卵巢、无附件、卵巢发育不良等均能明确诊断。

(5)子宫内膜异位症:能准确判明异位病灶的部位、大小、有无粘连等,并进行确切分期。

(6)内分泌功能性疾患:如原发或继发闭经,多囊卵巢综合征,可发现卵巢及盆腔脏器相应的形态改变而明确诊断。

(7)其他:如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子宫穿孔、节育器移位,大网膜粘连综合征及查找腹水原因,绝经后子宫出血原因,创伤后腹腔内出血,卵巢手术及化疗后的二次探查等。

2.治疗方面适应症

可行简单的粘连松解术、输卵管通液术、活检术。尚可实行宫外孕手术、卵巢巧克力囊肿剥除术、卵巢囊肿切除、附件切除及子宫切除术等。然而尚有利弊共存、褒贬不一的说法,目前仍被视为一场“外科革命”。

3.绝对禁忌症

(1)严重心血管疾患和心功能障碍者,不能胜任气腹及头低臀高位使横膈上移产生血液动力学改变者。

(2)肺动能低下,如肺气肿、肺心病等。

(3)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肠梗阻、肠或胃穿孔等。

(4)各种腹部疝。

(5)腹部巨大肿物,穿刺时易使肿物破裂且影响观察。

(6)怀孕3个月以上,有刺激子宫及引起流产的危险,也不便观察。

(7)严重神经官能症:精神病或癔病,病人不合作易引起误伤。

(8)凝血机制障碍和血液病。

(9)身体衰弱或处于休克状态者。

4.相对禁忌症

(1)有腹部手术病史,可能有术后粘连易致损伤。

(2)过胖或过瘦者,易失败和损伤。

(3)局限性腹膜炎。

(4)前次腹腔镜检失败者。

(二)操作步骤

1.术前准备:清洗脐部,术前6小时禁食和用肥皂水灌肠,术前排空膀胱。

2.取膀胱截石位:手术床自然转成头低臀高位或臀低头高位,常规消毒外阴、腹部,铺无菌巾,置放举宫器,或美兰生理盐水通液器于宫颈管内,以备通液用。

3.麻醉:用0.5%利多卡因40ml于脐下皮内及皮下浸润麻醉,同时肌肉注射杜冷丁50mg及非那根25mg,气腹穿刺针穿刺成功后静脉再滴入杜冷丁50mg。

4.气腹穿刺针穿刺:于脐下纵行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约1cm(不切开腹直肌前鞘,以免穿刺套管针充气后漏气)中钳提起脐旁皮肤,气腹穿刺针垂直由切口刺入腹直肌鞘膜及腹膜进入腹腔,成功时有落空感。确认穿刺成功最好最快的方法是抽-推-抽。即空针不能抽出气体或液体,但是能顺利推注入空气,再抽气仍不能抽出气体,说明气腹针居于腹腔内。也可用滴水试验法确定,用2~3ml生理盐水能顺利流注入腹腔内,说明针在腹腔内,但不能排除误入肠腔的可能。

5.充气:可用充气机注入气体(二氧化碳气体、空气等)同时将手术床改变成头低臀高位,形成满意均匀的气腹,一般2~3升即可,以病人能够耐受为准。

6.套管针穿刺:当形成满意气腹后,腹腔内有一定空间,套管针先45°斜向下穿刺,进入皮肤皮下及前鞘后垂直穿刺进入腹腔,有落空感。待穿刺成功后取出针蕊,打开自动阀门即有“嗤嗤”的气体冲出声证明成功。

7.观察:将窥视镜经由套管针放入腹腔观察盆、腹腔各脏器,其顺序是:子宫、卵巢输卵管、圆韧带、子宫骶骨韧带、子宫直肠窝,肠管、阑尾、大网膜、腹膜、最后是肝、胆、胃、脾等。观察上腹部时需改变体位为头高臀低位等。

8.其他操作:若需附加手术操作,可做第二、第三穿刺孔。位置可选在脐耻正中线上中央或稍低部部位。

9.放气及缝合切口:检查或手术操作结束,取出窥视镜或操作镜,放空腹腔内气体,3~0号肠线皮下埋藏缝合1针,结束手术。术后即可进食,卧床休息。次日出院,不需拆线。

(三)并发症

腹腔镜为一侵入性操作,常见并发症有:

1.气体代谢障碍和心搏骤停,尤其是充入大量二氧化碳气体后有可能发生。

2.气体栓塞、气胸或腹膜外大网膜气肿。

3.血管、肠管、膀胱损伤等。

因此应严格掌握适应症、禁忌症,操作应谨慎小心,加强培训,提高技巧,加强预防措施,避免并发症发生。

二、阴道后穹窿镜检查

阴道后穹窿镜检查是经阴道后穹窿切口进入子宫直肠窝对盆腔脏器进行直视检查的一种技术。因与子宫、输卵管、卵巢的观察距离近,所以更清晰。

当病人有反复腹部手术,腹腔粘连及急性感染时,腹腔镜检查一般列为禁忌,而后穹窿镜检可以施行,目前被视为妇产科重要的内窥镜检查之一。

1.适应症

(1)不孕症。

(2)子宫内膜异位症。

(3)宫外孕。

(4)盆腔结核,盆腔内小包块。

(5)不适用腹腔镜检查而需要明确诊断者。

2.禁忌症

(1)不能维持胸膝卧位者。如畸形或健康状况不佳。

(2)阴道畸形,瘢痕狭窄。

3.操作方法

(1)体位:要求患者维持胸膝卧位。

(2)局麻。

(3)阴道放自动牵开器,暴露阴道后穹窿及宫颈,钳夹宫颈后唇,充分暴露后穹窿。若该处向腹腔内凹陷,即为凹陷征阳性,表明阴道直肠窝内无粘连或包块;若凹陷征阴性,可能系阴道直肠窝有粘连或包块;也可能该处脂肪厚,凹陷不明显,可切开阴道粘膜,钝性分离粘膜下疏松组织,出现凹陷征后,便可穿刺。用腰穿针在离宫颈2~3cm处凹陷正中穿刺,若刺入盆腔,即可闻进气声,然后于该处穿刺套管针,若正确,取出套管针蕊,进气声更明显,然后放入窥镜检查盆腔各脏器,术毕肠线缝合切口。

4.并发症及处理

(1)术后切口出血:若切口出血,再次缝合。

(2)可有腹痛、发热、腹膜刺激症。可给予抗感染治疗。操作时加强无菌技术。

(3)脏器损伤:穿刺时可能损伤直肠、子宫,应慎重操作。

三、宫腔镜检查

1.适应症

(1)不规则子宫出血或绝经后出血;可用以鉴别出血的原因。如内膜增生、息肉、粘膜下肌瘤、胎盘残留、不全流产等。

(2)痛经、习惯性流产、不孕症可经宫腔镜判明是否宫腔粘连所致。若有宫腔粘连可同时行松解术。

(3)子宫畸形,可了解宫腔内部结构。

(4)宫内避孕器嵌顿、断裂者的确诊和取出。

2.禁忌症:急性、亚急性生殖道炎症,子宫活跃出血,妊娠,严重心、肺、血管或血液疾病应禁忌。月经期,子宫壁手术史,宫腔重度狭窄,宫颈浸润癌等应避免宫腔镜检查。

3.操作方法

(1)膀胱截石位:肌注阿托品0.5mg、鲁米那0.1mg,或采用宫颈旁神经阻滞麻醉。若用复方羧甲基纤维素钠作膨宫介质,需作右旋糖苷皮内试验。

(2)常规消毒后,宫颈钳夹持宫颈前唇,以探针探明宫腔深度和方向,扩宫至Hegar7号左右,插入细导尿管,用30ml生理盐水冲洗宫腔,缓慢插入宫腔镜,并取头低臀高位,同时注入膨宫液。宫腔充盈后视野明亮,转动镜体按顺序做全面观察,先观察宫底、宫腔前后左右侧壁,再观察输卵管开口,最后查颈管。术毕取出器械。若用CO2膨宫介质,需放置宫颈真空杯。

4.并发症及处理

(1)机械性损伤:若操作粗暴或大意可造成损伤,如宫颈撕裂,子宫穿孔等。一旦损伤应立即手术修补,否则后果严重。故操作时应轻柔、熟练、掌握适应症。视野不清时切忌强行插入宫腔镜及深入检查。

(2)气体溢入血管:用CO2介质时若用力过大,过速,或有结核、癌瘤、宫壁近期手术和输卵管阻塞者,易发生气体溢入血管,严重时可导致死亡。因此禁止使用腹腔镜充气设备及过速进气进行宫腔镜检查。

(3)感染:易发生于生殖道炎症未完全控制者,一旦发生应尽早充分抗炎治疗。

(4)有报道对高分子右旋糖苷发生过敏休克者,一旦发生应停止注入膨宫液及操作,立即吸氧,给皮质激素、肾上腺素、升压药输液等抗过敏措施。因此应在手术前行过敏皮试,阳性者不用含右旋糖苷的膨宫液。

四、阴道镜检查

阴道镜检查是利用该镜将子宫颈粘膜放大10~40倍,在强光照射下,观察肉眼所不能见到的宫颈表面上皮和血管的变化。借以早期发现宫颈癌,结合活检加以确诊。

1.适应症

(1)临床疑似宫颈癌或癌前病变者。

(2)防癌涂片发现异常细胞者。

(3)宫颈疾患治疗后需随访观察者。

2.操作方法

检查前24小时内,不应有阴道操作(冲洗、检查、性交等)以免影响观察效果。取膀胱截石位,臀部略高,窥阴器扩张阴道,暴露宫颈,调好焦距,对好光源,轻拭宫颈分泌物,依顺序观察每一个不同平面,有异常可疑图像时,选择此处作活组织检查加以确诊。

为使阴道镜下易于鉴别各种图像,可选用化学与物理辅助试验。

(1)醋酸试验:2%~3%醋酸溶液涂布宫颈能使柱状上皮形成葡萄状水肿突起,以便与鳞状上皮鉴别。

(2)碘着色试验:用复方碘溶液涂布宫颈,碘与正常鳞状上皮内糖原结合变成深棕色,而角化上皮,鳞癌上皮内糖原含量少碘不着色或着色浅淡,两者易于鉴别。

(3)去甲肾上腺素试验:去甲肾上腺素涂布宫颈,可使正常上皮的微血管收缩甚至不能见到。而癌性上皮的微血管对药物反应不良,其微血管较为清晰,可以帮助鉴别。

(4)硝酸银试验:3%~5%硝酸银溶液可使溃疡性肉芽组织表面形成一层白色薄膜,而其他上皮则无此反应。

(5)滤色镜:为使血管清晰可加用绿色滤色镜,血管呈现紫红色。利用荧光光源或紫外线光,可以进一步鉴别上皮有无癌变。

(6)阴道镜下可疑宫颈癌特征,需要活检者有下列图像:①碘着色试验不着色或色极淡;②结构不清,呈云雾状,脑回状,油状;③局部血管异形增生。④醋酸或肾上腺素涂布血管反应差,收缩不明显;⑤上皮表面高出健康组织,或稍凹陷。

五、膜镜检查

羊膜镜检查是在妊娠晚期从宫颈管透过胎膜观察羊水的内窥镜技术,对高危妊娠能早期发现胎儿宫内窘迫,通过加强监护及处理,可降低产前死亡率和引产率,具有产前监护价值。操作简单安全、快速,几乎无痛苦,可多次观察,孕妇易于接受。

1.适应症

(1)疑有胎盘功能不全:如过期妊娠、孕高征,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慢性肾炎、糖尿病等。

(2)疑有胎儿宫内生长迟缓、羊水过少等。

(3)需用人工破膜给予引产者。

(4)疑有胎膜早破者。

2.禁忌症

前置胎盘、先兆早产、羊水过多、臀位,为防止出血和人为引起胎膜破裂,应避免使用羊膜镜。

3.操作方法

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外阴阴道,扩张阴道,暴露宫颈,擦去表面的粘液及血迹,将羊膜镜插入宫颈管,拔去内芯,接上光源,即可窥视。

镜下所见正常羊水为微浊半透明乳白色,含有大小不等的胎脂块,通过羊膜清晰可见胎先露。

4.临床意义

(1)羊水染有胎粪时呈黄绿色或深绿色,绿色透明羊水表明胎粪排出时间较长,绿色絮状羊水表示新鲜胎粪。

(2)羊水淡红色或深红色,可能胎盘早期剥离。羊水暗红色,混浊如肉汁,多为胎死宫内。胎头颅骨重叠形成凹陷,其上有棕色羊水,表示胎儿已死且已浸软。

(3)无前羊水,羊膜紧贴胎头,有胎脂及/或见胎头上有绿色胎粪痕迹,表示羊水再吸收,是妊娠过期现象。

(4)先露白色,无胎发是臀先露,羊水内有白色带束状物浮动是脐先露,颅部凹凸不平,有小结节物多为无脑儿。

5.并发症

羊膜镜可能导致胎膜早破,宫腔感染,引起宫缩,损伤宫内膜致出血等,故应轻柔小心操作,尽量避免发生并发症。

〔影像检查〕

一、B型超声显像

1.妇科B超检查适应症

(1)检查有无子宫及卵巢,进一步明确其位置、形态及大小。

(2)判断子宫及卵巢有无肿瘤,其性质乃至期别。

(3)诊断子宫发育不全(幼稚子宫、子宫畸形)。

(4)明确盆腔肿块的性质,以及与子宫附件的关系。

(5)鉴别诊断巨大卵巢囊肿与腹水。

(6)确定宫内避孕环的存在和位置。

(7)超声引导下妇科占位性病变穿刺活检及治疗。

2.产科超声检查范围及适应症

(1)人工受精前观察卵泡发育。

(2)确定早孕。

(3)确定胎位,诊断多胎。

(4)测量胎儿双顶径、胸径、腹径、股骨长度等,判断孕龄,同时观察胎儿发育情况。

(5)诊断异位妊娠。

(6)胎盘定位,诊断前置胎盘、胎盘分级,观察胎盘成熟度,有无老化,有无胎盘早剥。

(7)观察羊水,诊断羊水过多、羊水过少,并引导羊膜囊穿刺。

(8)妊娠合并盆腔肿块的诊断。

3.B超检查前病人的准备

为避免肠道内气体干扰,影响超声穿透,探查时希望通过充盈的膀胱作为超声窗,来达到清晰地显示子宫及附件的目的,因此,一般在检查前30~60min内喝水500~700ml(夏天应增加饮水量)检查前2~3h禁止排尿,保持膀胱中度充盈。特殊情况下可安置导尿管,在膀胱内注入无菌生理盐水250~300ml。观察早孕的准备与妇科病人相同,但中晚期孕妇可不必胀尿,可直接进行检查。经阴道超声病人不需要胀尿准备,月经期不做该项检查。

4.正常成年女性生殖器超声影像

纵断面超声观察,子宫位于膀胱之后,呈一前后略扁倒置的梨形结构,正常子宫呈前倾前屈位。耻骨联合上横断面观察,见宫颈呈圆形结构,位于膀胱后方。探头逐渐向上扫查时,可见子宫体和子宫底的横断面较子宫颈断面明显增大。正常子宫轮廓清晰,子宫前壁浆膜层光滑,与膀胱壁紧贴,肌层为分布均匀的中、低回声。中央可见子宫内膜细线状增强回声,内膜回声可随月经周期增宽或减少。正常子宫超声测值:长径5.5~7.5cm,横径4.5~5.5cm,前后径3.5~4.5cm。经产妇子宫比未产妇各径线略大。在横断面声像图上,位于子宫两侧可显示双侧卵巢,正常卵巢大小约为3cm×2cm×1cm实质性低回声。卵泡发育期,在正常卵巢内可见囊状暗区,最大直径<2.5cm。但有时因肠道气体影响,直肠内粪便干扰或膀胱充盈不佳,使卵巢不易探及。

5.子宫发育异常的超声诊断

(1)先天性无子宫:超声纵行扫查及横向扫查均看不到正常子宫轮廓,有时可探及两侧卵巢。本病常合并先天性无阴道。

(2)幼稚子宫:声像图表现子宫各径线均比正常子宫小,正常子宫的宫体与宫颈之比应为2∶1,因幼稚子宫的宫颈相对较长,故宫体与宫颈之比可为1∶1或1∶2。子宫轮廓规整,内部回声均质。

(3)双子宫:纵行扫查超声影像见双子宫体狭长,左右对称。两个子宫中央可分别看到宫腔内膜回声。横向扫查在两个宫体间可见间隙,两个子宫排列似呈“哑铃状”或“蝴蝶状”,双侧宫体可对称性增大。妇科检查常发现有双阴道或阴道完全纵隔。

(4)单角子宫:纵行扫查超声影像见单角子宫呈梭形,宫体多偏向发育完全的一侧。因此一侧输卵管及卵巢发育完好,另一侧子宫形成残角,又称残角子宫。当残角内因阻塞形成积血时,声像图可显示液性暗区。

6.子宫肌瘤的超声诊断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瘤体由子宫平滑肌细胞及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而成。典型的肌瘤为一圆球形肿块,表面光滑,亦可凹凸不平。根据肌瘤在子宫内生长部位,可分为浆膜下肌瘤、肌壁间肌瘤、粘膜下肌瘤。

(1)声像图特征:纵行扫查及横向扫查均见子宫体积增大,子宫轮廓不规则。多发性子宫肌壁间肌瘤或浆膜下肌瘤,子宫浆膜层凹凸不平呈峰峦状。粘膜下肌瘤可使宫腔回声弯曲、受压、变形。瘤体回声可分为三型:①回声减弱型,肌瘤回声比正常子宫回声稍弱,呈实质性低回声区。②回声增强型,肌瘤回声比正常子宫回声强,呈现光团状实块。③混合型,肌瘤回声极不均质,强弱不等,界面模糊。由于子宫肌瘤的病理变化复杂,导致声像图上多样化改变。特别当肿瘤生长过快、血供不足,容易发生变性,其中以玻璃样变、囊性变、钙化等最多见。在声像图上也相应出现液性暗区或瘤体内出现不规则增强光斑状声像。

(2)子宫肌瘤的鉴别诊断

子宫肥大症:子宫肥大症是指临床常见一类子宫均匀性增大,伴有不同程度子宫出血。声像图表现为子宫均匀性增大,形态规则,轮廓清晰,边缘光滑,宫腔内膜回声居中,无变形。宫体回声均质,无结节状团块影像。

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该病又称子宫腺肌病,其临床特点为月经多,痛经明显。声像图表现为子宫呈均匀性增大,边缘轮廓规则,宫腔内膜回声无改变,切面观察子宫回声不均质,超声影像中子宫内膜异位与子宫肌瘤鉴别尚有一定困难。

卵巢肿瘤:卵巢实质性肿瘤绝大多数为恶性,少数为良性,当肿瘤与子宫浆膜有粘连时与子宫浆膜下肌瘤很难鉴别。声像图表现为卵巢肿瘤轮廓模糊,边界不规则,不完整包膜,内部为强弱不等的杂乱光点及光团。当肿瘤有坏死伴出血时,局部可出现形状不规则的液性暗区,并常伴有腹水暗区。

7.子宫体癌的超声诊断

子宫体癌发生在子宫内膜层,因腺癌占多数故又称子宫体腺癌,此病多发生在50岁以上妇女。病理变化可分三型,即弥漫型、局限型和息肉型。临床中常有不规则阴道流血。

子宫体癌早期病例超声常无特殊发现,中晚期因癌组织遍及大部分子宫内膜,故声像图有如下表现:

(1)子宫增大,中晚期子宫可变形。

(2)子宫腔内回声杂乱,为不规则增强及减弱互相融合之回声,伴有分布不均匀的光斑光团;当癌组织坏死伴出血时,可见不规则无回声暗区。

(3)癌组织阻塞子宫颈管时,可出现宫腔积液、积血;当宫腔感染时可积脓。声像图可表现宫腔内不规则暗区,暗区中伴有光点及光斑,模糊不清。

8.卵巢肿瘤的超声诊断

卵巢肿瘤极其常见,有良性,也有恶性;有原发,也可继发。早期常缺少临床表现,随着肿瘤增大,可相继出现下腹坠胀、腹痛、月经紊乱、内分泌异常等改变,恶性病例常见有腹水。由于卵巢组织学改变较为复杂,声像图表现多样,超声对卵巢肿瘤分类诊断上尚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必须结合临床、化验综合考虑分析。

(1)卵巢浆液性囊腺瘤:本病为最常见的卵巢良性肿瘤,多见单侧,少数为双侧,单房者居多,囊液为浆液性。声像图表现为子宫旁侧显示圆形或椭圆形的液性暗区,囊壁薄而光滑,边界清晰,后壁回声增强,一般直径为5~10cm。多房者囊内可见条状分隔。囊壁增厚纤维化,甚至钙化。个别巨大囊肿可充满整个腹腔,观察时必须与腹水进行鉴别(腹水暗区内显示肠管影像,并见蠕动)。

(2)卵巢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瘤:该病多在肿瘤囊壁内或囊壁外有乳头状突起,突起之乳头有时可见钙化。声像图表现基本上与浆液性囊腺瘤相同,不同之处是囊壁厚薄不一,囊壁上有小光点或小光团突向囊内(即乳头状突起)。该病约80%病例可发生恶性变,见乳头向囊壁外生长,病灶向腹腔转移,产生腹水。

(3)卵巢粘液性囊腺瘤:肿瘤体积大小不一,大者可达数十斤而充满腹腔。多为单侧、多房,囊内为稠厚的甚至如胶冻状的粘液。声像图可见卵巢单侧呈圆形或椭圆形液性暗区,暗区内充满细微均质的点状回声,提高灵敏度则光点更为明显。囊壁纤薄,光滑完整。多房者可见囊内条状分隔。后壁及后方回声增强。

(4)卵巢囊性畸胎瘤:主要发生在年轻妇女,占卵巢良性肿瘤的10%~20%,少数可发生恶变。瘤体呈球形,为单房,囊内容物为皮脂、毛发、牙齿、骨组织等,囊壁有乳头状突起。声像图表现为卵巢囊实性改变,除有一般的卵巢囊肿声像图表现外,在液性暗区中可见脂质与液体分层现象,即囊块中有一强回声水平分界线,在线上为脂质成分,呈均质密集细小光点;线以下为单纯液性暗区,当探头加压并振动时,见油脂性强回声光点悬浮于暗区中。若囊块中毛发多时,则暗区内回声增多、增强,透声差。如囊内含有骨、牙等组织则囊内可见多个增强光点、光团,并有声影。

(5)卵巢浆液性囊腺癌:该病约占卵巢癌的50%,极大部分为两侧生长,肿瘤直径约10~15cm,乳头状突起开始生长在肿瘤内,以后穿破瘤壁向外生长,可以向腹腔内广泛转移。声像图特征为囊壁厚薄不均,壁上有乳头状回声突向腔内,囊内为暗区,暗区内有飘浮的点状回声,为肿瘤坏死脱落组织所致。晚期有肠管浸润及腹膜广泛性转移,可引起腹水。

(6)卵巢粘液性囊腺癌:该病占卵巢癌的30%左右,常见由粘液性囊腺瘤衍变而来。声像图可见肿瘤为多房,囊内间隔光带呈不均匀性增厚,可见散在光点及光团。肿瘤壁为增强、增厚的带状回声,增厚的囊壁可向周围浸润,可见向外伸展的局限性光团,同时伴有腹水暗区。

9.妇科非赘生性包块的超声诊断

(1)巧克力囊肿:该病又称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由于异位子宫内膜周期性出血,并潴留于卵巢内,逐渐形成内含陈旧的巧克力样血液所构成。囊肿可单个也可多个。囊腔直径一般为5~6cm,囊肿与周围组织常伴有粘连。声像图特征:囊肿一般为双侧,单房或多房,呈圆形或椭圆形;在囊肿暗区内因有机化或纤维素沉淀,可出现不均匀斑片状回声;囊壁增厚回声增强,因囊肿与周围组织粘连,因此囊肿形态可不规则。

(2)盆腔炎性肿块:由于病原体侵入,导致子宫、附件及周围组织发生炎症时,可形成女性生殖器及其周围组织炎性浸润,水肿粘连,包裹性积液、坏死、积脓等,形成盆腔炎性肿块。声像图可见炎性肿块多呈双侧性,常位于后盆腔内,未液化时,见盆腔内呈不均质的实性肿块,当肿块与周围组织有粘连时,则肿块边界不清。炎症后期,肿块坏死、液化,积脓时,则呈现轮廓不规则的非均质的囊性肿块。

(3)多囊卵巢综合征:该病是由于月经调节机制失常所引起,病人常有多毛、月经稀少、闭经、不孕及肥胖。病理上双侧卵巢呈多囊性肿大,卵巢包膜增厚,表面光滑,包膜下见不同发育期及萎缩卵泡,直径由针尖到数毫米不等。声像图可见双侧卵巢均匀性增大,包膜增厚,回声增强,在双侧肿大的卵巢内见多个大小不等液性暗区,暗区内见强弱不等的光点。

10.宫内节育环的超声检查

B型超声有助于鉴别宫内节育环的有无及在宫内的位置。无论是金属或塑料所制成的节育环,在超声影像中均能清晰显示。目前使用的节育环种类及形态较多,因此声像图表现也各有差异。常见声像图特征:宫腔内可见显示较粗“一”字形或“”形强回声带,在强回声带后方同时伴有声尾,亦可伴有声影。

11.正常妊娠的超声显像

妊娠12周前为早期妊娠。主要检查子宫、妊娠囊、胎心活动、头臀长度和胎盘情况。

(1)子宫:妊娠后子宫的长、宽、前后三径线随妊娠周数的增加而增大。

(2)妊娠囊:超声探查在显示子宫轮廓后,增大的子宫内可见来自羊膜囊的环状回声,环内为液性暗区,即早期妊娠囊,妊娠囊最早可在受孕后第5周探到,随着妊娠周数增加,妊娠囊亦渐大,到妊娠12周时,妊娠囊扩大充满整个子宫腔而与宫壁融合,此时环状妊娠囊就变得不十分清晰。测量妊娠囊大小可以估计妊娠周数及胎儿发育情况。国内外资料认为,妊娠第6周时,妊娠囊平均直径约1.5cm,至12周时为5cm,妊娠囊平均每周增加约0.5cm。

(3)胎心活动:妊娠6~7周起,在妊娠囊内出现小团块状回声,此为早期胚芽。妊娠7~8周在声像图中胚芽内见微弱跳动的增强光点,此为原始胎心搏动,每分钟达140次以上。妊娠9周后如无胎心活动则为异常妊娠。

(4)头臀长度:是指胎儿头顶到臀部的距离。妊娠7周起,胎儿呈现为细长的胚胎复合体,长度为1.0cm。妊娠第12周以后,可清晰地辨认出圆形的胎头及胎体与四肢。测量头臀长度可以估测胎龄。

(5)胎盘:胎盘由胚胎的丛密绒毛膜和子宫的底蜕膜构成。妊娠3周左右绒毛膜中开始有血管形成;妊娠8周起,胎盘开始发生,超声影像能显示胎盘呈密集、增强的细点状回声;妊娠9周,胎盘呈新月形密集光点区;妊娠12周胎盘完全形成。

早孕的超声诊断要点:子宫增大,宫内出现妊娠囊,实时超声在胚芽组织内见原始胎心搏动。从妊娠8周起在声像图上显示呈半月形密集光点。

妊娠13~27周为中期妊娠,28~40周为晚期妊娠。中期妊娠进行超声检查,主要目的是监视胎儿的发育成长情况,及早地发现胎儿畸形。

(1)胎头:妊娠12周起,胎头颅骨呈圆形或椭圆形增强光环,轮廓清晰。妊娠14周后在圆形胎头中央可见到大脑镰的线状增强脑中线的结构回声。妊娠15~16周后,在脑中线之左右两侧出现对称的侧脑室回声光带,侧脑室腔为暗区,正常情况下侧脑室至脑中线的距离小于1.5cm。随着妊娠周数的增加,胎头内部结构更加清晰。能分辨出丘脑、第三脑室和胎儿的颜面部,如眼眶、鼻梁、下颌等。

(2)脊柱和肋骨:胎儿的脊柱从12周以后显示。超声探查时从胎头开始,沿脊柱长轴检查,很容易显示头部至骶尾部的完整脊柱。脊柱呈两条平行的“串珠”状强回声。两条强回声之间的条状无回声区为椎管。胎儿肋骨横切面为圆形强回声,其后方有声影。

(3)胸部:胎心是胸部的标志。14周时能明显地见到胎儿胸部,25周后则能区别胎儿心房、心室及房室瓣等。从胎儿的脊柱和姿势,可辨别心脏是否位于胸腔的左侧,妊娠后期能清晰地显示二尖瓣、三尖瓣的活动,以及主动脉弓、主动脉影像。

(4)腹部:妊娠20周后,胎儿的肝、脾、胃、双肾以及膀胱等脏器可以被显示。胃位于左上腹,为圆形或椭圆形的液性暗区。肝脏位于右上腹,胎儿肝脏回声为均匀细小光点。肾靠脊柱的两侧。在纵断面上可见到两个椭圆形的肾脏,其横断面呈圆形,肾实质为低回声,中央为强回声的集合系统光点。膀胱位于下腹部,为圆形液性暗区。妊娠20周后,于胎儿膀胱以下相当于胎儿臀部水平可显示出男孩外生殖器,根据阴囊内两个对称的圆形低回声睾丸影像可确定为男性,未找到者为女性。

(5)四肢:妊娠中期,由于羊水充足,声像图能清晰显示上下肢的骨骼,并能见到手指足趾,胎儿的骨骼为强回声。

(6)胎盘:妊娠中期胎盘的胎儿面逐渐显示为清晰的线状回声,胎盘的点状回声更趋均匀。妊娠晚期胎盘变化较大,妊娠36周后可显示绒毛小叶,绒毛叶间显示弯曲的强回声。最后,胎盘的母体面可显示出带状强回声,这标志胎盘已成熟。正常胎盘附着在子宫前壁、后壁、两侧壁及子宫底部。

胎盘成熟度及分类:0级:绒毛膜板呈整齐和清晰的增强线状回声,内部为分布均匀的细小光点。0级胎盘常见于妊娠29周以前。Ⅰ级:绒毛膜板呈细弱的波状边缘,稍向胎盘组织内凹进。胎盘实质内出现散在强光点。见于29~36周胎盘。Ⅱ级:绒毛膜板出现切迹并延伸进入胎盘实质,但未与基底板相连。胎盘实质内出现密集点状增强回声及线状回声,同时基底层出现短线条状增强回声。见于妊娠33~40周胎盘。Ⅲ级:绒毛膜板切迹深达基底层,胎盘小叶间因钙化、纤维化呈环状强回声,基底层见大片或融合的光带。Ⅲ级胎盘属成熟胎盘。

(7)羊水:妊娠26~28周羊水量最大,约1000~1500ml,以后又逐渐减少,妊娠晚期羊水量约500~1000ml。在声像图上羊水表现为液性暗区。正常情况下羊水暗区的最大前后径不超过8cm,晚期妊娠时最少不低于3cm。

(8)胎位:超声确定胎位,主要根据胎头的位置,胎头在耻骨联合上方为头位,胎头在脐上为臀位,胎头在腹部一侧为横位。

(9)胎儿各径线的测量

双顶径测量:超声扫查胎头时,当显示出脑中线及丘脑图像时即冻结。用电子尺标自头颅光环的一侧外缘与脑中线垂直测至另一侧外缘的最大径。中期妊娠时用双顶径估计胎龄较可靠,而晚期妊娠由于双顶径与胎龄不呈线性增长,还需用其他指标进行综合判断。

侧脑室内径测量:脑中线光带至侧脑室外侧壁的垂直距离为侧脑室内径。正常值<1.5cm。胸径测量:在脊柱胸段,通过心脏切面成直角横切,测量胸廓前后径及左右径。前后径自椎体部皮肤外缘至胸部皮肤之垂直距离。左右径系垂直于前后径的径线。

腹径测量:横行扫查胎儿腹部,以胎儿脐静脉平面作为测量胎儿腹径的标志。前后径为椎体部皮肤外缘至胎儿脐部,左右径系连接腹部左右外缘,垂直于前后径的最大径线。

12.异常妊娠的超声显像

(1)葡萄胎:葡萄胎是绒毛膜上皮细胞过度增殖,间质水肿变性,使全部或部分绒毛变成水泡状胎块而充满整个子宫腔,因其形态如葡萄故称葡萄胎。声像图特征:子宫增大,超过妊娠周数,轮廓清晰,子宫后壁反射增强;宫腔内无妊娠囊、胎盘及胎体等结构,充满着密集的葡萄状、大小不等的液性暗区,似蜂窝状结构;当伴有宫腔积血时,宫腔内可见不规则片状液性暗区;合并有黄素囊肿时,在子宫两侧或子宫直肠陷窝处有圆形或椭圆形的液性暗区。

(2)死胎:实时超声诊断宫内胎儿死亡具有重大实用意义,因为它不仅为临床提供正确判断,同时它承担法律责任。死胎声像图特征:子宫比妊娠月份小;反复探查在妊娠子宫内均未见胎心搏动及胎动;胎头明显呈双层回声,胎头轮廓可呈梭形或不规则形,也可呈瓦片状重叠;胎体因皮下水肿可呈双线;脊柱弯曲变形;羊水混浊,在羊水暗区中见点片状回声。

(3)胎儿畸形

脑积水:脑室扩大,颅内积存过多的脑脊液,称为脑积水。声像图特征:胎头明显增大,一侧的侧脑室径>1.5cm,胎头内显示大片液性暗区,脑中线明显偏移,颅内结构显示不清;胎儿头身不成比例,同期的胎头大于胎体;脑积水常合并有羊水过多,宫腔内羊水暗区增多,范围增大。

无脑儿:无脑儿是最常见的一种胎儿畸形。正常胎儿12周后可以准确认出胎头光环,孕15周能清晰显示脑中线结构。无脑儿声像图特征:胎头圆形光环缺如,从胎儿的躯干向头部连续观察,无完整的头颅光环显示,而显示不规则的实体中等强回声;颅内脑组织回声缺如,由于脑组织变性萎缩,无正常脑组织回声显示;常伴有羊水过多,脊柱裂及胎动频繁。

胎儿胸腹水:胎儿胸腹水时,其胸腹壁及脏器之间有液性暗区,使各脏器之间界限清晰。胎儿胸水可为双侧或单侧。胸腔内除跳动的心脏外,周围均为液性暗区。胎儿腹水则胎儿腹部膨隆增大,肝脏外形清晰,腹径明显大于胸径。

13.多胎妊娠的超声影像

一次妊娠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胎儿称多胎妊娠。以双胎最多见。其声像图为子宫径线大于正常孕周,早孕时可见两个妊娠囊。若为单卵双胎则在单囊内有纤薄的中隔,7周后可出现各自的胎心搏动,12周后渐见两个圆形胎头回声,并见各胎儿躯干、胎心搏动等完整声像图。

14.产前出血的超声影像

(1)流产:根据临床表现及胎儿情况,流产声像亦有以下几种。

先兆流产:临床有出血腹坠胀,但未见排出胎物。声像图见子宫轮廓增大,妊娠囊正常,可见胎心搏动,如出血量较多时,则妊娠囊形态显示不完整或囊壁呈锯齿状,在妊娠囊外缘的宫腔内可见到低回声暗区。

过期流产:胚胎已死亡,妊娠囊变形,小于妊娠周数,宫内虽有妊娠囊但无胎体结构,或有妊娠囊但胎体结构与胚囊不成比例,无胎心及胎动,胎盘多因机化而致回声增强。

不完全流产:胚胎已排出,但部分或全部胎盘潴留在子宫腔内,宫腔内常见到不规则液性暗区,系少量积血所致。由于胎盘绒毛水肿退行性变,胎盘轮廓模糊,回声密集增强。

(2)异位妊娠:异位妊娠是指孕卵在子宫腔以外的器官如输卵管、卵巢、阔韧带等组织中着床。其发生率约占正常妊娠的2%左右,其中95%为输卵管妊娠。声像图特征:子宫正常或稍增大,子宫腔内膜反射增强;宫内未见妊娠胚胎组织;在子宫的旁侧可见边界模糊的肿块,偶尔在肿块内见妊娠囊回声,囊内见点片状回声增强。当宫外孕破裂时,子宫直肠陷窝可出现液性暗区,出血量多时,与腹水特征相似,因此必须结合病史、症状进行鉴别。

(3)前置胎盘:根据胎盘位置与子宫颈内口的关系,超声影像图亦将前置胎盘分为下列几种表现。

低置胎盘:超声显示胎盘的最低部分附着于子宫下段,其最低边缘接近但未覆盖子宫颈内口。

边缘性前置胎盘:胎盘最低边缘紧靠子宫颈内口的边缘,在宫口未开时仍未覆盖内口。

部分性前置胎盘:子宫颈内口有部分被胎盘组织覆盖,胎头与膀胱间的距离加宽,胎头与宫壁间隙加大。

中央性前置胎盘:子宫颈内口完全被胎盘所覆盖,宫颈上方全部为胎盘点状回声所充满。

(4)胎盘早期剥离:凡位置正常的胎盘,在妊娠20周后至胎儿娩出前的任何期间从子宫壁分离,称胎盘早期剥离。声像图可见胎盘与宫壁之间形成血肿,在胎盘后方出现较胎盘回声弱,甚至液性暗区。剥离较轻者仅在胎盘的边缘部分,剥离面积小于1/3。重者剥离面积大于1/3,胎儿面向羊膜腔内膨出。重症胎盘剥离时,常伴有宫内死胎,故实时扫查时胎心、胎动完全消失。

15.小结

B超在妇产科领域中的应用,发挥了卓越之功效,已成为临床诊断中不可缺少的手段,为临床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但是,妇产科疾病变化复杂,病理改变多样。盆腔内除有内生殖器外,膀胱、直肠以及周围组织变化也直接影响子宫及附件观察,仅按照图像资料诊断有时十分困难,容易造成假阳性或假阴性的错误判断。因此,在超声检查过程中必须密切结合病史、临床体检、其他影像检查结果等进行综合判断,还须经常结合手术及病理,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才能使诊断正确性不断提高。

二、CT在妇产科的应用

自CT出现十多年来,由于其较高的图像分辨力和准确定位的亚三维图像,已广泛应用在各医学领域。CT不仅能显示盆腔肿瘤、周围脏器,而且能探测到潜在、未能触及的病灶及腹部转移灶,能比其他影像诊断方法提供更全面的信息和更准确显示疾病进展。在国外已成为妇产科许多疾病检查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1.CT基本知识

CT是利用X线在垂直于体轴水平上将人体某一部位进行逐一断层,通过探测器接收透过人体后的X线,然后在计算机上重建出该部位断面图像。通常检查不同部位或器官应采用不同参数,在诊断中最重要的参数有如下几项:

(1)CT值:为组织某一层面某点X线衰减量,数字化后,人为确定,骨为2000、水为0、气体为-2000,单位:Hu。人体所有正常和病理组织均在此范围内。

(2)窗技术:由窗宽、窗位组成。窗位为所观察组织的CT值,窗位也称窗中心。窗宽是十六个灰阶分布的CT值范围。此范围以上为均匀白色,其下为一致黑色。观察人体不同组织应选用特定的窗技术。

(3)层厚、层距:层厚为每一断层组织的厚度,层距是每扫描一层面后检查床的移动距离。根据层厚及层距的不同,可分为连续扫描(层厚=层距)、间断扫描(层厚<层距)、重叠扫描(层厚>层距)、薄层扫描(层厚=2~4mm)。

2.盆腔CT扫描技术

按腹部CT常规准备、禁食4h以上,禁小便2h,扫描前1h口服2%泛影葡胺300~500ml,阴道内置入纱布。扫描范围:髂前上嵴至会阴,含盆壁软组织、骨骼。层厚8~10mm,层距10mm。重要信息区薄层扫描,发现病灶后行强化扫描(60%泛影葡胺60~100ml静脉集团注射),窗技术(窗宽/窗位)180~350/30~50。

3.CT与其他影像学的关系

(1)常规X线:包括骨盆平片、动脉造影、淋巴造影、子宫输卵管造影等。由于该项检查为平面图像,结构重叠多,造成定位差、分辨力不高,加之部分检查对病人会产生痛苦,诊断价值有限,而且多数检查能被B超、CT、MRI、同位素检查代替。

(2)同位素:较有意义的影像学检查为ECT(正电子断层),它利用同位素在不同组织聚积不一致而显像,但由于同位素制备困难,图像分辨力也有限,且费用较高,故目前尚未能广泛应用。

(3)B超:由于其多轴位断层图像,操作方便、费用低廉、无害,已广泛应用在妇产科检查中,尤其是阴道高频超声和彩色多普勒的应用,大大提高了诊断价值,但其在分辨力上仍不如CT,且CT不易受气体影响。因而,无论在定性及定位诊断上仍优于B超,尤其是对病灶周围的了解及病灶复发的诊断。一般认为二者应相互结合,B超作为普查及门诊随访使用,对盆腔肿块及有疑问的诊断应尽早、尽可能使用CT检查,有条件时尚可使用MRI。

综上所述,多数作者推荐如下选择:

①盆腔良性疾病,尤其是良性肿块作B超检查即足;恶性肿块及B超确诊困难的良性肿块以CT最佳,有条件尚可应用MRI。

②观察子宫颈、子宫壁的癌肿浸润,MRI比CT优,而CT比B超强。

③肿块手术前评估首选CT,良性肿块手术后B超随访,恶性肿块应作CT动态随访。

④良、恶性疾病的鉴别,MRI优于CT及B超检查。

⑤观察复发CT比B超优,CT引导下的定位穿刺活检比B超准确。

⑥观察淋巴结转移首选CT,必要时辅以淋巴造影。

⑦了解直肠、膀胱是否为恶性肿瘤所累及,行常规X线即可,不必作CT。

⑧拟行介入治疗的盆腔肿块可行动脉造影。

⑨产科、孕妇及小儿尽量使用B超。

4.盆腔CT检查适应症

(1)寻找潜在性病灶:包括肿瘤或淋巴结、脓肿、血肿、腹水及转移灶。

(2)临床所触及肿块具有下述特点者:含气(如脓肿)、脂肪(如畸胎瘤)、囊状液性肿块(如囊肿)、积液(如局限性腹水)、实质性(如原发或继发肿瘤)、囊实性(如肿瘤坏死)。

(3)对肿瘤进行临床分期。

(4)确定病灶部位及范围,便于制定放疗计划。

(5)评估病变对各种治疗(抗感染、化疗、放疗)的反应。

(6)评估外伤伤情:显示骨折片关系、血肿位置(腹膜内或腹膜外)及异物定位。

5.盆腔CT检查禁忌症

(1)产妇,不能很好配合者,1周内进行过碘油造影、钡餐或钡灌肠者,不能仰卧或俯卧者。

(2)对小儿慎用。

(3)碘过敏病人禁用离子型造影剂(如泛影葡胺)作增强扫描,应选用非离子型造影剂,如优维显。

6.女性生殖器官正常CT表现

(1)子宫:位于盆腔中央区域,其大小受膀胱充盈程度及倾斜方向影响,使CT测量的绝对值变化大,判断其密度、轮廓、宫腔改变意义较大。正常子宫密度均匀、轮廓光滑,前倾子宫腔表现为三角形,后倾子宫腔表现为裂隙样或棱形,宫颈大小在35mm内,位置较固定,圆形,中央为低密度宫颈管。

(2)卵巢:其密度与正常小肠密度相似,在肠道准备欠佳时,常无法显示正常卵巢,但可通过增强扫描显示。为了便于诊断,CT上常将距子宫角20~30mm处称附件区。

(3)输卵管:正常时CT仅能显示近子宫角段。

(4)重要陷窝及间隙:膀胱子宫陷窝及直肠子宫陷窝CT表现为线条状低密度影;宫颈及阴道周围带状低密度区称宫颈旁间隙及阴道旁间隙。这些结构在疾病诊断和评估中具有重要意义。

7.常见妇产科疾病CT表现

(1)宫外孕

①急性宫外孕:系妇产科常见急腹症,腹腔穿刺阴性而临床高度怀疑时应行CT检查。其特征性CT表现为子宫直肠窝内或膀胱子宫陷凹内条带状密度增高,还可见附件区结构紊乱;强化扫描后,附件区见小片状强化灶。

②陈旧性宫外孕:症状不典型,常以盆腔包块就诊。CT表现为附件区有实质性、类圆形占位病变,密度可不均,边缘不清楚,周围肠道广泛粘连。强化后,实质性占位不均匀增强,无腹水表现,腹壁结节可与附件区恶性肿瘤鉴别。

(2)盆腔炎

①慢性盆腔炎:一般无须CT检查。CT表现为肠道广泛性粘连,肠系膜增厚,密度增加;局限性液性低密度区,这些液性区为肠间及输卵管炎性积液。强化扫描,液性密度区周边可增强,并有少量不完整分隔出现。

②盆腔脓肿:多数位于子宫直肠陷窝内,CT表现囊状液性密度区,其内见液平及气体密度影,少有分隔,壁较厚,尚均匀,与周围肠道粘连。强化扫描,壁有强化,均匀,无壁结节。

③盆腔结核:除慢性盆腔炎外,盆腔内散在斑片及点状高密度影为显着特点。

(3)附件区疾病

①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也称巧克力样囊肿。CT平扫在附件区见实质性块影,密度均匀,接近子宫实质密度,边缘光滑,呈类圆形,单发多见。病灶周围肠道相互粘连,但无腹水、腹壁结节。强化后病灶无密度变化为其典型CT表现,具有诊断价值。

②卵巢囊肿:诊断不需作CT,但B超发现单发囊肿,CT常表现为多个。CT表现:类圆形水样密度区,密度均匀,壁光滑,薄,无分隔及壁结节,粘液性囊肿内可出现钙化。对周围脏器仅产生推移,无粘连,强化扫描无变化,有时见营养血管强化。囊肿发生扭转,继发感染或出血可成实质性密度,影像上不易与巧克力样囊肿区别,应结合临床表现进行诊断。

③卵巢畸胎瘤:由于CT良好的密度分辨力,对此病的影像学诊断具有决定性意义。CT表现为多种密度成分;边缘高密度为囊壁钙化,包绕肿瘤,典型表现为蛋壳状;中心片状高密度影是牙齿、骨骼等;实质性密度提示软组织成分如毛发、皮肤、未成熟组织;液性密度区为分泌物及坏死组织。一般认为,实质性成分越多,恶性程度越高。由于该病变有一定恶性倾向,术后定期CT随访复查是必要的。

④实质性肿瘤:较少见,包括颗粒细胞瘤、卵泡膜细胞瘤、无性细胞瘤等,缺乏典型CT表现,肿块体积较大,类圆形边缘光滑,密度均匀,中心可出现钙化及坏死液化,少有淋巴增大,周围脏器受肿块推压发生移位,但无粘连及腹水。强化扫描,病灶均匀强化,周围见增强粗大营养血管,病灶强化程度低于正常卵巢实质,且与卵巢无明显界限。

⑤卵巢癌:常见妇科肿瘤,55%原发于卵巢组织,20%来自腺瘤恶变,25%来自转移性肿瘤。CT表现,囊性肿块伴较薄、不均匀囊壁及壁结节;多发性囊状肿块伴不完整、不规则分隔。强化扫描,病灶不均匀强化,囊壁出现壁结节为典型表现,具有诊断意义。此外,由于卵巢癌最常见种植转移,因此早期即可见到腹水、腹壁结节、肠道粘连及大网膜粘连形成“饼”状,致肿块边界不清。肿块不大即有腹水提示恶性程度高。晚期肿瘤侵犯子宫时,不易与内膜癌区别,此时宫腔形态是否改变及强化扫描是重要鉴别要点。内膜癌宫腔变化明显,卵巢癌强化后增强程度低于子宫正常实质。CT在卵巢癌中不仅具有诊断价值,而且对肿瘤准确分期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于腹膜、大网膜及横膈穹窿的观察优于B超。

(4)子宫疾病

①子宫肌瘤:其诊断B超即可明确。CT可见子宫肌瘤引起子宫形态改变,尤其是浆膜下及肌壁间,平扫时密度接近子宫实质,密度均匀,与子宫无界限。少数肿瘤内可出现脂肪变、坏死、钙化、出血。受肿瘤推压子宫常向一侧移位,肿瘤与周围无粘连;强化扫描肿瘤有增强,其程度可低于正常子宫实质。粘膜下肌瘤,尤其是接近宫颈处的肿瘤可造成宫颈管阻塞,导致宫腔扩张与积液,不易与内膜癌区别,常需结合病史判断。

②子宫内膜癌:由于早期临床表现典型,如绝经后阴道出血、分泌物增多,促使患者早期就医。通过细胞学检查可确诊,早期CT检查可为阴性表现,CT阳性发现均在中晚期。典型CT所见:宫腔形态扩张、积液及宫腔壁结节。强化扫描,由于正常子宫实质的强化描绘出了位于腔内或肌层内低密度肿块,少数为强化病灶,肿块可局限于腔内,也可呈少量低密度腔内液体围绕稍高密度息肉样肿块。CT除诊断外,重要的在于评估,是探测内膜癌侵犯子宫肌层深层最有价值的影像学检查。内膜癌常见淋巴转移,当宫壁外1/3被侵时提示有区域淋巴转移,此时应注意腹主动脉旁淋巴结。侵犯宫颈的CT特点是宫颈前后径大于3.5cm,宫颈组织密度不均。内膜癌宫外侵犯时CT表现似宫颈癌宫旁和盆壁侵犯。CT很容易确定肿块来自子宫,提示肿块来自子宫的CT表现是:子宫肌层的强化表现、梨形子宫,位于中线及与圆、阔、主、子宫骶骨韧带相连。

③宫颈癌:CT对该疾病不具诊断意义,其主要表现为宫颈前后径大于3.5cm,肿块的低密度是坏死或溃疡所致。强化后密度低于正常宫颈组织。CT是宫颈癌分期极好的方法,最大优越性在于发现临床不能发现的子宫旁侵犯及寻找转移淋巴结。CT将宫颈癌的侵犯分为4种:④肿块位于宫颈内:宫颈边缘光滑、明确,周围缺乏带状软组织影,宫旁无软组织肿块,周围脂肪层存在。子宫颈旁侵犯:宫颈外缘不规则或边界不清,宫颈旁明显软组织影,周围脂肪层消失,偏心性软组织肿块。盆壁侵犯:CT表现为相互融合、不规则、条状宫旁软组织或相互融合的肿块与闭孔内肌及梨状肌粘连,脂肪层消失;如CT发现肾积水。强烈提示肿瘤骨盆侵犯。膀胱、直肠侵犯:CT可见膀胱、直肠周围脂肪层消失伴壁不对称性增厚、结节样突起或沿膀胱、直肠壁的锯齿样突起及腔内肿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