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系列妇产科手册》第125页(4815字)

子宫内膜炎是指子宫内膜由于致病菌感染而造成的炎症病变。其临床经过可表现为急性子宫内膜炎与慢性子宫内膜炎两类。急性子宫内膜炎以发热、寒战、下腹痛、带下异常为特征;慢性子宫内膜炎以小腹坠痛、腰酸、带下增多,且伴有月经过多,经期延长或痛经等为特征。本病在祖国医学中无专篇论述,散见于“带下”、“少腹痛”、“月经不调”等症中。

〔病因病机〕

本病常见的致病菌为链球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少数为淋菌、厌氧菌。由于分娩、流产、宫腔操作,经期不洁等因素破坏了人体的自身防御机能或当机体抵抗力低下的情况下,各类致病菌均易侵入,造成感染,使内膜发生炎症变化,也有部分老年妇女因子宫内膜萎缩,机能消失,继发致病菌感染,而发生老年性子宫内膜炎。

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经期产后胞脉空虚之时,湿热邪毒乘虚而入,客于胞宫,阻于胞脉,使气血运行不畅,或与败血浊液搏结于胞中而致。

〔西医诊断标准〕

一、急性子宫内膜炎

1.病史:有流产、分娩、宫腔内手术操作、经期性交等病史。

2.小腹疼痛、下坠、白带增多呈脓性或血性、有臭味、伴发热。

3.下腹正中有压痛,但反跳痛、肌紧张不明显。妇科检查:宫口有大量脓性或混血分泌物外流、宫颈举痛、宫体稍大、有压痛。

4.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5.宫颈分泌物涂片及细菌培养,可找到相应的致病菌。

二、慢性子宫内膜炎

1.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白带增多色淡黄或脓性或混血,有腥臭味。下腹隐痛、坠胀、腰骶部酸痛。

2.妇科检查:阴道及宫颈口周围发红、宫口有稀薄脓性分泌物流出、有臭味、子宫增大、软、有压痛。

3.病理学检查:内膜间质大量浆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伴小血管新生,成纤维细胞或嫩黄色细胞增生以及肉芽组织形成或纤维化。

〔鉴别诊断〕

1.子宫内膜结核:临床也有下腹坠痛、白带增多、月经量多等表现,但多有不孕的病史,在结核活动期可有低热、盗汗、乏力等,晚期可见月经稀少,甚至闭经。通过病理学检查可明确诊断。

2.子宫内膜息肉:以月经过多、经期延长为特点。继发感染或坏死时可有不规律出血,脓性白带。可通过诊刮、宫腔镜或活检可协助诊断。

3.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表现为月经紊乱、无白带的异常。妇查及宫颈分泌物涂片、培养等无阳性表现。

4.子宫内膜癌:可有黄水样或血样白带,或有秽臭。可通过分段刮宫行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

〔中医辨证分型要点〕

一、热毒壅盛

下腹疼痛、拒按、腰骶胀痛。带下量多,色黄或夹血,质粘稠,有臭秽味。伴发热、恶寒、食欲不振、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而燥、脉洪数或弦数。

二、湿热郁积

下腹疼痛、坠胀、拒按。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或有异味。月经量多或经期延长或痛经,舌红,苔白或黄腻,脉濡数。

三、寒滞血瘀

下腹冷痛按之加重,得热则舒。腰骶疼痛下坠,带下量多,色白质稀,经行色黯有块,且酸痛加重,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迟。

〔治疗〕

一、一般治疗

1.休息,宜取半卧位。

2.饮食以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易消化食物为主。不能进食者,应静脉补液。

3.局部热敷。

4.保持大便通畅。

5.高热时可予物理降温。

二、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1.热毒壅盛

治法:清热解毒,化瘀止痛。

方药:五味消毒饮加味

蒲公英30g 紫花地丁30g 金银花30g 野菊花20g 天葵15g 丹皮15g 赤芍20g 红藤25g 败酱草15g 腥草20g 黄柏20g 元胡20g。

加减:腹胀甚加木香15g,香附15g,乌药15g;腹痛甚加乳香15g,没药15g;腰痛加桑寄生20g,川续断20g;便秘加大黄10g,芒硝10g。

2.湿热郁积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消瘀。

方药:清热化瘀汤加减。

当归10g 川芎6g 香附10g 赤芍10g 木香10g 枳壳10g 三棱15g 莪术10g 连翘15g 红枣20g 薏苡仁15g 甘草10g。

加减:胀痛明显加川楝子15g,元胡20g;月经量多及经期延长加益母草15g。

3.寒滞血瘀

治法:温中散寒,化瘀止痛。

方药:少腹逐瘀汤加减。

小茴香10g 干姜20g 肉桂5g 当归15g 川芎10g 赤芍10g 没药15g 元胡15g 蒲黄15g 灵脂15g 川楝子15g。

加减:腰痛明显加杜仲20g,脊15g;带下量多加益智仁15g。

三、西医治疗

1.抗感染治疗

根据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抗生素,若无条件做药敏试验或致病菌未明确之前,首选青霉素,轻症80万u/次,2~3次/日肌注,重症800~1000万u/次,静脉滴注。且联合用药,配合0.2%甲硝唑500ml静点。还可选用庆大霉素、奈特、红霉素、硝唑、头孢塞肟钠等抗生素治疗。

2.局部用药:用无菌导尿管直接向宫腔内注入抗生素。如庆大霉素24万u,每日2次,月经来潮停用。

3.手术治疗

①清宫术:对由胎盘脂膜残留引起的子宫内膜炎,在抗感染治疗后行清宫术,以钳夹为宜,尽量不进行刮宫,术后仍继续抗炎治疗。

②取环术:应尽快将宫内节育环取出,以消除原发病灶,控制炎症扩散。

③由粘膜下肌瘤或息肉而致的慢性子宫内膜炎,经中西医治疗无效,可考虑手术切除,行子宫次全或全切术。

4.老年患者还可同时配合应用少量雌激素。如己稀雌酚1mg/次,1次/日口服,连用7~10天,后改为0.5mg日1次口服连服1个月。

5.理疗:下腹部超短波,远红外线治疗仪局部照射等,均可加速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

四、其他疗法

1.中药汤剂保留灌肠:蒲公英、金银花、红藤、败酱草、鱼腥草各30g。当归、赤芍、丹参各20g。加水浓煎至80~100ml,保留灌肠。日1次。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用于急慢性子宫内膜炎。

2.新针疗法:取八髎、三阴交、足三里、归来、关元、中极、维胞等穴,用小剂量抗生素穴位注射或0.25%普鲁卡因3~5ml穴位封闭,有消炎、止痛之作用。适用于急慢性子宫内膜炎。

五、中成药

1.妇科千金片:4~6片/次,3次/日口服。清热解毒,化瘀止痛。用于妇科各类炎症。

2.妇科止带片:0.25g/片,5片/次,3次/日口服。清热利湿止带。用于妇科各类炎症而致带下量多者。

3.少腹逐瘀丸:1丸/次,日2次口服。温经散寒化瘀止痛。用于小腹冷痛者。

六、单方验方

1.蒲公英30g,忍冬藤30g水煎服。清热解毒。用于热毒壅盛者。

2.黄柏粉3~5g,分3次空腹睡前服下,连用7天。清热利湿。用于湿热盛者。

3.鲜益母草6g,捣碎,甘草汤送服。活血化瘀,用于瘀血阻滞者。

七、食疗

槐花薏米粥:槐花10g,薏米仁30g,冬瓜仁20g,大米适量。先将槐花、冬瓜仁水煎成浓汤去渣加薏米仁、大米同煮成粥,食之。

八、推拿

取中极、气海、气冲、大肠俞、八髎、三阴交、行间等穴。先取俯卧位,手掌根揉搓腰骶部、重力按八髎、大肠俞。再取仰卧位,由上至下快速平推,至小腹胀热为度,然后点按中极、气海、气冲各2分钟。

〔现代医学研究〕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蒲公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有较强的杀灭作用,对病毒、真菌也有抑制作用;金银花对多种致病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赤芍、川芎等药能减少血小板的粘着和聚集,还可降低血小板的表面活性;肉桂、干姜等均有不同程度的镇痛作用,且肉桂水煎剂可使血管扩张,循环通畅,利于炎症吸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