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颈息肉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系列妇产科手册》第121页(2969字)
子宫颈息肉是宫颈管粘膜长期受慢性炎症刺激而致局部增生过长呈息肉状。临床上一般无自觉症状,但也有一些病例出现白带多或性交后少量出血的症状。息肉多为良性。中医学属“带下病”、“赤带”范畴。
〔病因病机〕
慢性炎症的长期刺激可使宫颈管局部粘膜增生,子宫有排除异物的倾向,使增生的粘膜逐渐自基底部向宫颈口突出而形成息肉。
中医学认为本病的产生是由于湿热郁遏,伤及血分,损伤胞络及带脉而致。
〔西医诊断标准〕
一、临床表现
1.多见于40~60岁的经产妇,同时注意了解有无产褥感染史,人工流产感染史,不洁性交史和阴道慢性炎症等。
2.息肉小时多无症状。息肉大者,可致白带增多,有时出现血性白带或接触出血。
3.妇科检查:
通过阴道窥器暴露宫颈后才能发现宫颈息肉。
息肉常为多发性,呈扁圆或椭圆形或呈水滴状,色红,表面光滑,有蒂,位于宫颈外口处或宫颈管处。
二、实验室检查
病理检查镜下显示:表面覆以柱状上皮,实质部分由腺体、血管和淋巴浆细胞组成,蒂部为纤维组织和血管。
〔鉴别诊断〕
1.早期宫颈癌:宫颈癌早期有血性白带或接触出血,可有乳头状突起。宫颈息肉则为扁平或水滴样红色赘生物,质软而脆,易出血,蒂细长。通过宫颈活体组织病理检查即可确诊。
2.粘膜下子宫肌瘤:粘膜下子宫肌瘤由子宫粘膜表面突出于宫腔,其蒂长时,在子宫收缩后可将肌瘤排出宫颈外悬于阴道内。一般肌瘤都有蒂在宫腔,触诊较硬,较圆。宫颈息肉有蒂与宫颈相连,质地软,大者可露于宫颈外口。
〔中医辨证分型要点〕
一、实热赤带
带下量多,色赤,或似血非血,质粘稠,有臭味,伴有下腹胀痛,烦躁易怒,口干喜冷饮,便秘尿赤,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二、虚热赤带
带下量多,色赤,或似血非血,质稠,有异味,伴有下腹隐痛,喜按,口干口渴,便干尿少色黄,五心烦热。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治疗〕
一、一般治疗
1.宫颈慢性炎症时,应积极治疗,以预防息肉的发生。
2.感染期间,出血期间,应避免性交。
二、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1.实热赤带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止带方。
猪苓15g 茯苓15g 车前子15g 泽泻15g 茵陈15g 赤芍15g 丹皮15g 黄柏15g 栀子15g 牛膝15g。
加减:血带加白茅根20g,炒槐花20g。
2.虚热赤带
治法:滋阴清热,利湿止带。
方药:知柏地黄丸加味。
熟地15g 山药20g 山茱萸15g 泽泻15g 丹皮15g 茯苓15g 黄柏15g 知母15g 五味子15g 麦冬15g。
加减:带中挟杂血丝,加生地榆20g,仙鹤草20g。
三、西医治疗
1.对症治疗
(1)感染时,控制感染。
①洗必泰栓,1次1枚,1日1次,睡前局部阴道上药。
②抗菌素治疗,按宫颈炎症治疗。
(2)出血时,以止血为主。
①云南白药,1次1g,1日3次口服。
②安络血片,1次5mg,1日3次口服。
2.手术治疗
适用于息肉较大,炎症控制者,宜行息肉摘除手术。
注意事项:
(1)术后宜同时配合抗炎,止血治疗。
(2)因慢性炎症的存在,术后易复发,故应定期复查。
(3)术后常规送病理检查。
四、中成药
1.云南白药:1次1g,1日3次口服。或局部用药。活血化瘀止血,消炎散肿。
2.康复灵栓;1次1枚,1日1次,外用睡前放入阴道内。清热解毒,燥湿。
五、单方验方
黄白牛车散:牛膝30g,车前子9g,黄柏6g,白芍30g。水煎,去渣温服,每日1剂。主治宫颈息肉,宫颈炎等引起的带中挟血。
〔现代研究〕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地黄的乙醇提取物有促进家兔血液凝固的作用,又可扩张肾血管,有利尿作用。
槐花中的芦丁成分可改善毛细血管的抵抗力,防止渗透性过高引起的出血症,还有抗炎作用。
地榆对动物创伤有止血作用,其煎剂对大肠杆菌等有抑制作用。